(一)经济收入水平低限制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参保能力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新生代农民工更倾向于扎根城市,在城市既有利于其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其下一代的成长。根据调查,大约60%的新生代农民工愿意离开农村,定居城市。然而,城市的消费水平高,生活成本大,不利于新生代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工资性收入。根据调查,近70%的新生代农民工月收入在3500元以上,年均收入54000元,远远低于2019年河北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年均工资72956元。再加上,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数没有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很少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还要考虑到家庭的子女教育、老人养老等问题,新生代农民工根本无力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失衡制约了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参保能力不足。
(二)政策认知意识淡薄制约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参保可能性
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的了解程度是新生代农民工决定是否参保的重要前提。一般来说,缴费率、缴费期限、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和养老金领取条件等政策内容是参保人员需要重点了解的内容。而根据调查,仅有3.55%的新生代农民工对政策有较深地了解,14.39%的新生代农民工对政策有基本的了解,82.06%的新生代农民工不了解相关政策。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程度较低,社会工作阅历较浅,加上已在农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因此在城镇就业时就没有过多了解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不知道两个保险之间的区别。此外,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所在的企业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一般不会主动为在城镇企业就业的新生代农民工缴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三)市民化意愿强烈与城市归属感不强的突出矛盾降低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参保意愿
落户、买房、享受公共服务可以看作是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标志。根据调查,有56.14%的新生代农民工有意愿在城市落户,有59.65%的新生代农民工想得到与市民同等的保障权益,享受同等的公共服务。可见,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意愿强烈,渴望实现“农民”到“市民”身份的转变。然而,当具体问到“您是否认为自己是本地人”这一问题时,认为自己是本地人的新生代农民工占比不到40%;关于“您是否对本地生活非常适应”时,对本地生活非常适应的新生代农民工占比不足20%。可见,在城镇化进程加快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的归属感还不强,城市的融入感较差。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强烈与城市归属感较低的矛盾心理,降低了新生代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