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泷冈阡表》是一篇欧阳修为自己的父亲所作的墓表,古人喜用这种方式来记叙死者的事迹,表达尊敬与哀思。让后人将先人的遗德铭记在心,时时刻刻鞭策自己发愤图强以光宗耀祖。但纵观整篇文章,作者直接描写父亲的部分篇幅短小、描写粗略。与这相反的是,欧阳修的母亲在这篇写给父亲的墓表中占据了很大篇幅,且布局精巧、结构完备、描写细腻。文中将母亲淡然的处世态度、居安思危的睿智品格、知进知退的拿捏得当、以及在养育和教育中的艰辛与不易描绘的淋漓尽致,一位德才兼备的女性形象跃然纸上。文章中母亲的“戏份”已经远远超越了父亲,“本末倒置”般的成为了文章的主角,与父亲所占的区区几行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篇墓表中,作者的潜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弱化了父亲的形象,拔高了母亲的形象。由此可见,与其父相比,母亲在作者心中所占的比重之大。
《泷冈阡表》的第二段开篇即写到“修不幸,生四岁而孤”,父亲的形象在文章刚刚进入正题就被“抹掉”了,而后就开始写母亲教导自己的话语。这段中的“四岁”和“使至于成人”有一个时间长度上的对比,突显了母亲在作者人生历程中参与之长和父亲对于自己人生的缺席。四岁之前孩童处于牙牙学语的阶段,并不需要花费太多心思去教育。四岁之前是母亲负责养育的阶段,父亲的存在并没有太大的作用。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在古代教育孩子是父亲的责任,可修父在作者刚刚开始需要教育的阶段就早早离开了,只在自己还尚年幼不记事,不用父亲体现自身价值的时候存在了四年。可修母不仅承担了自己的本分职责,更承担了父母双方的责任。父亲的付出之少和母亲之艰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同时也是父亲所占据篇幅短小的原因之一。
作者在下文没有以父亲为第一视角直接描写父亲,而是选择了借母亲之口对父亲的言行进行转述。虽然对于事情本身并无太大差异,可这样却弱化了父亲的形象,把父亲应有的“戏份”剥夺给了母亲。作者选择这种写法不仅仅是因为父亲的过早逝去在作者心中印象不深,而是带有一定的负面情绪而故意为之。下文写道:父亲廉而好施与,俸禄不多,使之常常没有剩余,父亲走后家里更是穷得连一片瓦都没有,一垄地都没有,母亲又凭借什么自守呢?从这句话中,可以读出作者和母亲对于父亲的做法都是不认同的,对父亲为家庭的不考虑有着抱怨心理,且表达了作者因为心疼母亲生活困苦而与母亲同一个心思。作者对待父亲是有一定的负面情绪在的,潜意识里就是想把父亲的形象弱化,所以在文中父亲的形象才会一直持续消失,母亲的形象持续出现,这同时也是作者没有直接写父而通过母亲的话转述的原因。
作者在形容母亲时用了很多个“知”字,表现了母亲总能很恰到好处的知道父亲的心思,明白父亲想要做的事。塑造了一个有着极强判断力、聪慧敏锐、善解人意的女性形象,在当时的时代更突显出了母亲的与众不同,一个好妻子、好母亲的形象跃然纸上。在文中,作者有几次哭泣,但无论是欧阳修还是修父都不是为了自己的父亲事迹感人而哭。“泣”的对象都是对各自的母亲,是对母亲的谆谆教诲和深感不易而哭。无论是欧阳修还是修父,他们都有一个早逝的父亲,和一个在心中分量无比大的母亲,修和修父的身世和遭遇都是相同的,如同两个平行的人。
全文直接描写父亲的句子少之又少,作者只在第一段和第三段的开头写了粗略的几句,就马上转移了话题。在夸赞父亲的功名时,作者用“为”和“又为”连接官职,只写了草草几行字,又用大段的笔墨去叙述母亲出身名门,和居穷后的泰然自若。在第四段中,作者在讲述自己的功名时加了很多时间名词,如“十有二十年”,“又十年”。这些描写时间的词语给了读者一种时间漫长、过程不易的感觉。有了时间的描写,文章的节奏明显放慢,且降低了读者的阅读速度。营造出一种升官之路十分艰难的感觉,更加突显出作者一路走来的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