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湘潭吴氏纸影戏融入中学语文教育的可行性
 
更新日期:2021-06-25   来源:   浏览次数:464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可行性分析是吴氏纸影戏融入中学语文教育的前期准备工作,是进行后续研究的前提条件。笔者试从为中学语文教育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符合中学生的认知水

 
 可行性分析是吴氏纸影戏融入中学语文教育的前期准备工作,是进行后续研究的前提条件。笔者试从为中学语文教育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符合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三个角度探求其融入的可行性。
1.1为中学语文教育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
第一,以朴拙独特的影偶造型为审美对象。湘潭吴氏纸影戏受到雕刻原材料素纸易破的限制,不宜做过多精而细的雕镞,整体线条简练有力,故在造型上呈现出朴拙而大方的特色。纸影戏的一个完整的影偶造型,其身子和脸谱的大小有着较为固定的比例,湘潭纸影根据表演的视觉效果调整脸身比例,采用“七分脸、七身段”,使影人的面部表情更清楚生动地呈现给观众。同时,湘潭吴氏纸影戏传承人吴升平融汇剪纸艺术于影偶造型设计,除了传统的寓意祥瑞的图形,剪纸中的典型图案也被应用到影人装饰上,纹饰细巧丰富,形象更为鲜明。色彩运用方面,湘潭纸影戏中,传承人在着色上特别钟情红绿两色,画面颜色富丽热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效果,而又不失和谐。更为独特的是,吴升平放入活动提线机关,使影偶中本来固定的面部五官动起来,独创了“吹胡子瞪眼”的表演动作,影人的面部表情更加活灵活现,大大增强了纸影表演的表现力。
湘潭纸影戏影偶造型的道具用料、脸身比例、色彩搭配和表演动作均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朵奇葩,能成为中学语文教育可利用的文化资源。
第二,以丰富多样的表演剧目为教育载体。中国影戏历史源远流长,全国派系庞杂,影戏的剧目数量林林总总,剧本题材多改编自自地方戏,除了具有祈福禳灾、娱乐审美的功能,还有重要的教化作用。湘潭吴氏纸影戏主要演出的传统剧目有《岳飞平金》《花木兰》《断太后》《文王访贤》《收姜维》等,如《文王访贤》取材于周文王广招人才偶遇渭水垂钓的姜尚这个典故,宣扬了周文王任能选贤、礼待下士的优秀品德。吴氏一脉影戏多搬演历史典故和阴谋公案,且以宣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目的,能教化民众崇德重道。除了传统剧目的搬演,湘潭吴氏还创作了时代化、生活化、趣味化的新剧目。如在扶贫背景下,传承人吴渊于2020年国际残疾人日为残疾人士排演脱贫攻坚主题剧目《明天会更好》,鼓励观众身虽残但志要坚,努力拼搏,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湘潭吴氏纸影戏在原有流传已久、家喻户晓的传统剧目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创作了众多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剧目,教育意味不言而喻。
2 符合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
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更是教师选择教学内容、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根据思维发展的特点,学生在初高中阶段的抽象逻辑思维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占有相对优势,能够在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的支持下运用理论认识、概括事物属性和假设推理发展趋势。同时,由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掌握和社会经验的增加,中学生能在自我意识的发展下开始用批判、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
中学生能认识到湘潭吴氏纸影戏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能够通过搜集资料和社会实践研究影戏的发展现状。并且由于语文课程的系统学习,中学生对戏剧有了一定的鉴赏方法和欣赏能力。如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一单元学习中国古代戏曲和中外话剧,收录《窦娥冤》《雷雨》《哈姆雷特》三篇课文,并且在单元要求中提出“着重欣赏曲词之美,就能多少领悟到古代戏曲迷人的魅力”“从舞台演出的角度,去推想戏剧的艺术效果”“欣赏话剧剧本,应当注意把握剧中的主要矛盾冲突,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等目标。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学习中外优秀剧本选段,也设置了“阅读与思考”、“准备与排练”和“演出与评议”三个学习任务,鼓励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自主选择合适的剧本,分配角色,合作排练,尝试戏剧演出,展现自己的风采。通过这些戏剧单元的教学,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掌握鉴赏剧本与人物形象的方法,具有一定的艺术品鉴能力。因此,考虑到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笔者认为湘潭吴氏纸影戏融入中学语文教育是十分可行的。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湘潭吴氏纸影戏融入中学语文教育的可行性

下一篇: 湘潭吴氏纸影戏融入中学语文教育的可行性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