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主义”是杜威毕生追求的理想。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杜威虽然没有系统地直接阐述其教育的理想,但可以从书中杜威反复提到的“社会”“改造”“联系”“生长”等关键词对其教育的理想进行解读。
(一)面向真实生活
《民主主义与教育》中开篇第一章杜威便论述了“教育是生活的需要”。杜威认为“生活的延续就是环境对生物需要的不断重新适应。生活包含两层意义:一是一种物质的东西;另一方面是表示个体和种族的全部经验。社会群体成员的生死是不可避免的,要想让新的成员将群体的生活绵延下去,只能通过教育”。关于教育的定义,人们往往把教育分为广义的教育和狭义的教育。其中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这就常常导致教育工作者在面对教育现象,思考教育问题时有意无意地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割裂,忽略了学校教育与社会和家庭的联系。杜威从生物与无生物的更新维持出发,论述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指出学校教育中存在着与社会生活割裂的危险,认为“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因而教育离不开生活,教育的对象不只是学生,也不只是生活,而是要联合学生生活的事实,面向生活中的学生。
教育是人类社会的组织活动,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密切的联系。教育要面向社会生活,就必然会和社会环境发生联系。杜威并非环境决定论者,但他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专门论述了社会环境的教育性。他认为“一切真正的社会生活都具有教育性,社会环境对教育有着无意识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难以捉摸而又无处不在,影响着性格和心理的每一根纤维,不设任何目的地发挥着教育和塑造的影响,如语言习惯、仪表、美感和美的欣赏。凡是我们不经研究或思考而视为当然的东西,正是决定我们有意识的思想和决定我们的结论的东西。这些不经思考的习惯,恰恰是我们在和别人日常交际的授受关系中形成的”。随着社会变得日益复杂,就有必要提供一个特殊的社会环境,特别关心培育未成年人的能力。这个特殊的社会环境就是学校。学校要承担三个比较重要的功能:“一是简化和安排所要发展的倾向的许多因素;二是净化现有的社会习惯并使其观念化;三是创造一个更加广阔和更加平衡的环境,使青少年不收原来环境的限制”。学校这三个功能,也是杜威教育的理想中教育的功能。
(二)意在联系改造
教育要面向社会生活,但是仅仅面向社会生活还远远不够。杜威认为良好的目的的标准至少包含了三个方面:“一是所确定的目的必须是现有情况的产物;二是所确定的目的不是外面强加给活动过程的目的,而是源于内在自发认同的;三是所定的目的必须使活动自由开展”。要满足这三个方面的要求,教育就必须和儿童的生活进行合理的联系。这种联系一方面是知识本身的联系,另一方面是知识与活动的联系。就知识本身而言,杜威认为“所谓知识就是认识一个事物和各方面的联系,这些联系决定知识能否适用于特定的环境”。从活动来说,教育活动是生命活动的一种形式,它与生命活动的其他形式是彼此联系的。杜威在讨论兴趣与训练、劳动和闲暇、知识科目和实用科目、自然科目和社会科目、个人和世界等关系时不断强调“联系”的重要。其中在讨论兴趣时,杜威认为“兴趣把学习的对象和课题与推动一个有目的的活动联系起来,乃是教育上真正的兴趣理论的最重要的定论”。总之,“从教育上来说,就是要使学校中知识的获得与在共同生活的环境中所进行的种种活动或作业联系起来”。
学校中的知识与儿童生活的活动存在着天然的差异,要将两者在教育中发生有机联系,就必然需要改造。“改造”是《民主主义与教育》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经验本身不是天然地具有教育的作用,教育即改造就需要教育者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对经验进行重组和改造,从而发挥经验的教育意义。生长的理想归结为这样的观点,即教育是经验继续不断的改组和改造。这种改造或改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指导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教育过程可以理解为结合具体的教育实践,以把学校知识与儿童生活的活动有机联系为目的,分别对其进行改造,从而找到两者有机联系的契合点,不断改造和转化的过程。这是杜威关于教育过程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