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指出大学英语的课程性质为“大学英语课程可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阐释能力,服务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课程需在教材编写、课程建设、教学实施等各个环节充分挖掘其思想和情感资源,丰富其人文内涵,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为此,基于本校人才培养目标,植根外语教学实际,我们构建了一个由“顶层设计”—“教材编写”—“课程建设”—“教学实施”—“课堂拓展”—“创新评价”构成的六位一体铁路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闭环路径。
(一)顶层设计:引领多维育人目标互动协同
顶层设计是外语“课程思政”闭环路径的第一个环节,顶层设计要注重规划好“语言”与“思想”两条密不可分的主线的融合发展,兼顾语言内容的输入和思想内容的浸润,关注语言能力的输出和表达思想的价值,从而引领语言知识习得目标、价值目标、素质目标等多维育人目标互动协同。在实际教学中,既要兼顾铁路文化的输入又要兼顾铁路精神等思想内容的浸润,并能根据教学实际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等进行灵活调整和及时更新。
(二)教材编写:自编校本教材,创新教学内容,融入铁路文化元素
学校充分利用学科优势,把交通工程和英语结合起来,自编符合国情、校情和时代特征的校本大学英语教材—《卓越英语》综合教程。《指南》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题内容可分为通识英语、专门用途英语,跨文化交际三个部分。本套教材A部分以通识教育为主,选择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热点话题;B部分为交通工程英语部分,主要介绍铁路、航运、海运和道路等交通领域的基本常识和较为专业的交通英语内容,例如,轨道交通、高铁技术、铁路工务、道路施工等专业性知识、专业化程度依次加强,作为理工科院校的外语课程,不仅补充增强了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和科学研究伦理的素材,并充分结合学生在实验室的研究日常等设计思政教学的课后实践项目,促进学研一体化。C部分为跨文化拓展阅读,该教材基于内容—语言融合学习教学法,结合学校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优势,将语言通识的教学与交通工程专业语言技能的培养相融合,旨在提高国际型交通工程人才的行业英语素养、实际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以及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反映本校特色和契合本校人才培养目标,将通识英语、交通工程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交际融合在教学中,实现大学英语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机融合。
(三)课程建设:落实资源库建设和课程团队建设
《指南》指出各高校应将网络课程纳入课程设置,重视在线开发课程、线下课程、线上线下混合课程、虚拟仿真课程等精品课程建设,使课堂教学与基于网络的学习无缝对接,融为一体。由本校外语学院骨干教师制作的幕课《中外铁路文化之旅》成功申报为省级精品课程,学生登陆中国大学MOOC网站即可参与线上学习。本课程旨在满足“一带一路”和“高铁走出去”的发展需求,提升学生业务和职业素养,培养运用英语进行专业和文化交流的能力、既能熟练掌握英语又具备铁路文化通识知识的应用型人才。基于此,本课程在内容上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与铁路相关话题,且与校本教材交通专门用途英语的学科内容紧密相关,例如中外铁路发展历史、火车头类型、车站文化、铁路精神中的工匠精神等,开展铁路文化通识教育,力求使学生在趣味中扩充铁路文化相关英语词汇及语用知识,提升学生学术和职业素养,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