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理论(Cognitive Theory)是社会心理学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知觉的动力和学习的动力原理一致,是关于有机体学习的内部加工过程。慕课作为当下高等教育资源的提供平台与海内外高校的教学资源分配、人才培养、科研竞争、国家号召的建设学习型社会均密切相关。慕课的制作并非靠一己之力可以尽善尽美,MOOC课程设计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认知学习能力,在我们眼中简易的线上课程视频传授背后都是一群人的心血付出。
(一)认知过程指导设计
慕课等在线教育的大力实施对于实现教育公平提供了一个良好平台,每位学习者借助开放的网络平台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学习者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如果课程不能满足自己所需也可以随时终止,整个学习过程全都由学习者自行操控。所以慕课这种网络课程开放的不仅仅是资源,还有认知学习的过程。慕课低完成率的原因其中之一必然是学习者对于所习的慕课视频不满意,没有形成感官的刺激,所讲述的视频信息乏味可陈,因此在接下来的信息转换中势必不会形成注意力的集中,信息转换和存储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二)认知风格指导设计
认知风格是个体习惯化的信息加工的方式,又称认知方式。传统教育中学习者在长期的认知活动中形成了稳定的心理倾向,比如热衷线下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环节,这种互动环节不仅是对于个体加强自身学习的一种督促同时也是一种鼓励。线下授课中常出现的点名答题这一互动方式,不仅会刺激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而且在答对后还能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感,从而诱发学习者的持续性学习行为。这也就是为什么线下课程完成率远超在线课程的原因之一,但作为个体的我们常常意识不到自己存在这种偏爱,尤其是在大学课堂当中师生之间很少互动,对于这一认知风格的认识就更不会深刻。当下慕课作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结晶,不仅是线下课程的教学补充也是未来信息教育技术理念发展的基石,在慕课视频的设计与运用中还是需注重个体习惯化的信息加工方式、强化个体的学习动力与兴趣、保障完整的课程体系。
(三)认知策略指导设计
互联网具有注意力经济的属性,在当下碎片化的信息接受方式之中我们很难再形成长时间的注意力持续。每个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都会被当作独立可观测的学习对象进行行为原则的系统记录,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大的数据库记录,设计者们依靠数据选用最适合学生学习效果的认知策略。当下慕课的教学风格设计采用“短视频+交互式练习”基本教学单元的教学风格,这种“短频快”的教学方式更适于当代学生碎片化的学习习惯,学习者短时间内可高效保持学习注意力,符合他们对认知活动的掌握方式,更易提高学习效果。为了存储到更多的信息,人只能按照特定熟悉的策略对某一时刻选定的信息进行吸收加工,所以慕课视频制作从内容展现到课程密度的排列都应充分满足学习者碎片化的学习习惯,不断强化学习者观看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