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政治法律 » 正文
马克思共同体的立足点和落脚点:“现实的人”
 
更新日期:2021-06-29   来源:   浏览次数:506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马克思创立的新哲学是一场哲学革命,这个革命是打破传统的西方哲学、文化的思维方式,打破了认为这个世界是一个纯粹的客观世界、是人控制和掌握着主观

 
 马克思创立的新哲学是一场哲学革命,这个革命是打破传统的西方哲学、文化的思维方式,打破了认为这个世界是一个纯粹的客观世界、是人控制和掌握着主观世界、是主体和客体截然二分的思维模式。马克思不同于费尔巴哈、黑格尔、康德等传统的西方哲学家的思维方式,他不认同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而是认为世界等着人去认识和改变,当人来到这个世界就是被影响着,同时人也是在改变这个世界。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第六条中理解“人”最关键的依据,即“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此时的马克思理解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不是费尔巴哈所讲的人与人之间理想的伦理关系,而是变成了现实的关系。马克思在他的著作中表达了自己的哲学革命,认为自从有了人类就没有纯粹的自然,我们生活在人化自然中,因为人具有一种意识,并且能够用这种意识去追求理想型的存在,变为自己的行动来改变周边的环境。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这就意味着人是在自然环境中长期演化而来的,自然界是人的无机身体,没有自然界这个“母体”就没有人。当人与周边环境互动中,改变周边环境也改变了人自己。马克思所阐述的这种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是认为在这个世界有人类之后,在人的活动当中,人与周边世界互动当中生成的,是人同自然界的互动的,人只要是在空间中活动,就一定能带来周边环境的变化。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解释了他们自己所创立的学说与以往的哲学家们不一样,马克思恩格斯的认为应当是从历史中走过来的,并从历史和当下谈未来。马克思、恩格斯对于人的自由与解放,是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强调“个人”,这里的“个人”都是“现实的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讲劳动工人的异化,也是讲的“个人”,而不是讲无产阶级的异化,作为个体的雇佣劳动者面对资本家这一种压迫与剥削,面对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怎么样在劳动过程中,使自己的对象异化,和自己本来应该呈现的本质的劳动相异化,这也是讲“个人”;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讲“感性的人”“日常生活的人”“讲现实的人”也是“个人”;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描述美好未生活是“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因而使我有可能随着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不会使我老是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意味着在共产主义社会人们从事着自己愿意的事,自由分工。”在这里描述理想的状态是“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状态”个人可以随自己的兴趣,可以开发潜力,无限扩大,这也是在讲“个人”。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者与资产阶级内容也都是在说活生生的人、“现实的人”。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描述具体的生产、经济物质,都是用非常具体的商品生产中的个人来呈现,是我们能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物质性的存在来谈人的自由不自由、解放不解放的问题。人是主观主体的人,带有自己的目的,通过中介对周边世界的存在物进行加工改造,在自己的活动当中加工改造过程之后使自己和被加工的对象得到改变,最终让被改造的对象适合于满足与自己生存发展的需求,是自己获得更好的适应周边的世界生存的活动。因此面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对过去、当下、未来的理解与把握,不能只从整个人类、整个阶级来理解,而没有个人的存在。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马克思共同体的立足点和落脚点:“现实的人”

下一篇: 马克思共同体的立足点和落脚点:“现实的人”

 
相关论文导航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