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政治课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为核心,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点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较其他课程而言其政治性更为突出。初中阶段学生心智开始逐渐发展,自主意识不断增强,处于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初中思政课作为贯通小学和高中教育的桥梁、纽带,更需要我们关注其在一体化思政课构建中的特殊定位。
1.角色定位: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系统传授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关键课程。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强调,实现新时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因此,初中思政课就成为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形成什么样的价值观念,树立什么样的思想意识,这不仅对个人的成长成才,而且对社会和国家的持续稳定发展,都至关重要。要想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科学的思想意识,必须要通过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去引导。马克思曾经深刻指出:“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在阶级社会里,思想政治教育明确地引导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初中阶段要想发挥好教育引导功能,就必须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课堂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主阵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载体,对推进初中思政课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初中思政课就是要引导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利用思政课课堂主渠道,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彰显其使命担当。
2.阶段定位:衔接高中与小学思政教育的必要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学生的认知是逐渐发展、由浅入深的上升过程,基于这一特点,思政课的开设也要依据“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趋势,在遵循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把握每个阶段的特征,注重突出不同阶段的个性,做好阶段之间的有效衔接,使思政教育在大中小学一以贯之。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各阶段课程的开设必须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置不同内容的课程。初中阶段是学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链条和关键环节,也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和中等教育高中阶段的交汇点。这一阶段思政课处于学生价值观形成的过渡时期,居于承上启下的地位,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桥梁与纽带,处于守好思政课一段渠中的“咽喉要道”,既有该阶段的独特性,又有与小学阶段和高中思政课衔接的层递性。在小学阶段形成道德观念、规则意识、遵纪守法情感之后,初中阶段注重体验引导,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强化其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意识,为高中、大学思政课的承接、深化搭起桥梁、建立纽带,最终实现思政课一体化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