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是产教融合的重要参与方,人才质量的提升要求高职院校改变单一的知识教育模式,企业与学校利用各自优势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成为必然趋势,同时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变要求高职院校科研成果与企业科技创新成果深度融合。在对产教融合智能管理平台的总体设计进行分析以后,本文从高职院校立场出发对产教融合智能平台内容与运行机制进行研究。
(一)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智能平台内容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智能平台作为总平台的一个子系统,根据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发展理念,依托物联网、云计算、虚拟现实等互联网技术可将该平台设计为4个分平台。4个分平台分别是教学资源平台、智慧学习平台、产学研平台、公共服务平台。
教学资源平台是深入实施产教融合的基础设施和资源环境保障,现有的数字化教学网站的资源质量还不高,大多是课程内容的简单罗列、交互性不强、重数量、轻质量,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智能平台的教学资源平台主要涵盖课程资源中心、案例资源中心、专业群资源中心、双师型教师团队管理中心、共享基地信息中心等。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教学资源平台将不再是教学资源的简单数字化汇总,而是要体现出智能化特征,从教学资源的收集、推送、呈现等多个过程需要体现个性化。
智慧学习平台是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为基础,依托各类智能设备及网络为学习者创造的一种智慧学习支持环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要大力推进智能教育,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能化教学支持环境建设,推动人工智能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全流程应用,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探索泛在、灵活、智能的教育教学新环境建设与应用模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对现实生产环境具有极强的依赖性,尤其强调亲身体验,缺乏生产实践实训的人才培养无异于“纸上谈兵”,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兴起无疑会为产教融合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因此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智慧学习平台将以5个体验中心为依托,5个体验中心分别是教学大数据中心、创新创业中心、联合教研中心、专业运营中心、虚拟演播中心。
产学研平台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过程中资源共享的重要方面,如果说教学资源平台和智慧学习平台主要是从人才共育的角度来深化产教融合的内涵,那么产学研平台就是从技术共享的角度强调学校对企业发展的“回馈”。该平台主要覆盖开放实验室信息中心、工程技术信息中心、产业学院信息中心、科技园管理中心等
公共服务平台是产教融合智能服务平台中重要的辅助子系统,用以辅助学校与政府、行业、企业在产教融合过程中的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主要包括知识产权交易信息中心、人才需求信息中心、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信息中心等等。
上述四个平台涵盖了高职院校参与产教融合过程中涉及的教学、学习、研究、社会服务等四大领域。通过平台开展课程资源建设、智慧学习实践、紧缺技术攻坚、“一课双师”嵌入式融合创新、互联网+创新学院、互联网+产业发展研究等内涵建设,高职院校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将不仅在形式上条理清晰,而且在内容扎实突出。
(二)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智能平台运行机制
1.顶层规划,统筹管理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智能平台作为整个产教融合智能管理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时代网络管理平台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展示查询类网站,而是以大数据和云计算中心为基础架构,拥有海量数据和强大功能的信息系统,在运行之前需要做好顶层规划工作,实现统筹管理。具体而言需要做好以下三项工作:第一,明确发展理念,如前文所述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智能平台至少涵盖教学资源、智慧学习、产学研以及公共服务等四个平台,每个平台下面又包含多个小模块,产教融合智能平台的有效运行离不开各个小模块的协同运作,因此在平台运行之前需要统一发展理念,把深入推进产教融合作为各个部门都认可的职责,更是每个部门发展的目标之一。第二,确定组织机构,产教融合是全校各个部门都需要参与的协同创新育人活动,需要突破各机构内外部的绝对边界壁垒与束缚,促进育人资源按照育人规律进行优化配置与合理流动,就必须确定组织机构,无论成立实体的组织部门,还是成立基于工作关系的管理委员会,都将对全校产教融合工作起到一个统筹、引领的作用。第三,健全制度建设,通过制度建设保障校内各个部门参与产教融合应该享有的权益,同时也可以通过制度健全明确各自的责任,使得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智能平台的运作有规可依。
2.需求动力,权责明晰
高职院校建设产教融合智能平台既是信息化时代高职院校实现“互联网+政务”在深入落实产教融合办学理念上的体现,也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服务模式顺应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动作为,是经济转型升级倒逼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实践。平台的发展既有高职院校内部的需求动力,也有学校以外的需求动力。高职院校内部需求动力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与科技服务两个方面,学校以外的需求动力主要是政策推动、社会心理、市场需求拉动。如何将外部的需求动力转化为内部需求动力将是平台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努力的方向,第一,积极争取资源配置,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学校除了要向政府争取资金、政策等各类资源以外,还需要利用自身的学科、人才、科技资源优势向行业组织、企业争取实验实训资源、协同研发资源等;第二,尊重各类外部主体的利益,将其与学校发展统一起来,做到互利共赢,共享产教融合成果;第三,明晰各方权责,为了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权责分配,对内通过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个平台、子模块的权利与责任,对外可以通过产教融合协议确定彼此的权利与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