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业建设中大数据基本是静止和陈旧的
多年来,专业建设的好坏基于招生数据、学生就业情况和麦可思公司提供的企业满意度、学生满意度等基础数据收集判断得到“黄牌专业、红牌专业、绿牌专业”的结论。但是,专业建设的好坏不仅仅依赖于学生进口和学生出口数据,很多业岗位的变化轨迹、产业发展的趋势、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等过程性数据往往都被忽略了。目前收集到的数据基本是静止和陈旧的,如何通过数据深层次再利用,探索专业与产业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让数据“发声”,从而帮助决策者们对技术的发展、产业行业的升级转型、专业自身发展的规律做出科学判断,从而为传统专业的调整和新专业开发做出科学决策。
2.专业教学管理中大数据基本是割裂的
从教学管理视角来看,目前各校专业教学管理仅仅停留在教学任务下发、教学计划上传、学生成绩管理以及学生学分统计汇总层面。专业课程资源建设情况、专业学生就业情况、专业与企业合作情况、企业人才需求情况等方面的数据分别分散于教学、招生将就业、学生管理、科研等职能管理部门,各部分数据之间基本没有相关性,各校内部自己的数据也无法打通。同样,产业行业的数据变化、企业岗位需求数据变化等与高校专业数据之间也没有打通,它们之间的数据交流非常困难,人们与上述数据之间的交流更非常困难,其实这是技术条件下的一种人为限制,因为记录、储存和分析数据的工具不够好,常使我们只能收集少量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导致对专业建设进度、新专业的开发有失偏颇。
3.专业建设大数据应用技术人才缺乏
在数字化时代,数据处理变得更加容易、更加快速,面对专业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纷繁复杂的大数据,如何能够在瞬间让数据“发声”,并能精通数据处理技术的综合性人才很缺乏。目前各高校没有设置专门部门或专门人员进行专业建设的大数据管理,我们还是在信息匮乏的假设下做很多事情,建立很多机构组织。比如教务、学生管理等部门委派临时工作人员进行线下统计和汇总,数据的重叠、数据的交叉、数据的失真常常出现,导致教育部“状态数据采集”常出现某高校某项目“零”或奇高等状态。互联网的教育梦至今为止未能很好地实现,特别是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专业建设的信息化,不仅落后于教学的需要,也落后于其他行业。对教育信息化规划、专业建设信息化认识、基础环境建设、应用培训体系、信息化素养的普及及评价体系等方面均有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