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阅读不只是表现在阅读方式的变化中,也体现在阅读内容上的变化,,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更是如此。新时代高校学生的阅读显现出了与以往不同的特征。
1阅读图书量少,阅读时间短
2019年由中华女子学院图书馆发起的调查问卷,调查的范围涉及到了国内137所高校,其中包括一些985院校和211院校。调查的时间为一年。调查结果显示, 46.35%的学生一年中阅读纸质图书不超过5本。从阅读时长来看,每周的阅读时长不足7个小时的学生占了72.79%。这份调查充分说明了学生阅读量不足、阅读时间短的特点,反映出了大学生还没有形成阅读的习惯,没有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没有体会到阅读对于文化素养积淀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2由纸质阅读向数字阅读的转变
各种调查显示,相对于纸质阅读,大学生偏好于电子阅读,其中更加偏好于手机阅读。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止2020年6月份,我国网民数量达到9.40亿,互联网的普及率达到67.0%,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到99.2%。
而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5]显示,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79.3%。相比较数字化阅读, 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读纸质书时间为19.69分钟,仅有超12.1%的国民平均每天阅读1小时以上图书。
3阅读倾向于娱乐化和功利化
《人民日报》2018年在微博上发表了《大数据告诉你,高校学生爱读哪些书!》公布了国内九所知名高校图书馆的图书借阅排行榜,在这些大学图书馆借阅的前20本书籍中,大部分都是小说类。这些是重点大学的借阅情况,一般本科院校的学生在节约上表现出更加明显的娱乐化倾向。
另一方面,一些外语类的书籍、考级类的、专业类的书籍也比较受欢迎。这也反映出大学生阅读的另外一个特征——功利化。功利化倾向也是导致大学生阅读低迷一个重要原因。大学生所积极参与的考级考试,具有功利性目标,关联的是毕业以后的求职或者是更进一步的求学深造。这些都具有相当直接与实际的功利目的。相比较而言,在短期内看不出现实好处的阅读行为就日益被边缘化,成为了很多大学生不愿意去触碰的行为。
4浅阅读倾向严重,知识的体系化与思考欠缺
浅阅读就是浅显的浏览,不需要进行深入思考,只是一味地追求轻松和娱乐的阅读方式。这种阅读方式是在信息爆炸的环境下,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地加快,以及在学习工作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人们去获取信息的一种应激反应,是当下人们心得学习和生活方式,但是学习者如果长期进行浅阅读行为,很容易形成一种速成心理和浅思维的模式,缺乏细思深究的动力,最终会慢慢养成急功近利、肤浅急躁的思维习惯。
因为数字阅读的时间和地点都有着分散性的特点,阅读也显现出碎片化的特征。碎片化阅读是浅阅读的一种,表现为读者碎片化、载体碎片化、内容碎片化、时间碎片化、方式碎片化这五个明显的特征。
这种阅读方式能够使阅读者随时随地接收到最新的信息,这个已经成为了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途径。但同时这种阅读方式也给大学生带来了丰富但不成体统的杂乱的信息。这些信息大多是浅层次的、未经思考的。这些信息很容易引导某些流行的思维甚至是错误的思维。
各个高校图书馆已经开展了形式各样的阅读推广活动,但是总的来说,这些活动收效甚微,并没有达到我们开展活动的初衷:没有促使学生想读书、多读书、爱读书;没有让阅读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
我们认为,高校阅读推广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缺少专业的阅读推广队伍;图书馆在进行阅读推广时,没有和学校其他部门形成联合工作或者说联合工作还需要进步以加强;阅读推广内容比较单一,显示出同质化特征。就是说虽然活动比较多,但是内容都是大同小异,类型单一,新颖程度低;注重形式,活动缺乏连续性。有些高校的阅读推广活动大部分比较集中,集中在一个时间段内,比如说是读书节、读书月中,活动随着读书节、读书月的结束而终止。
我们要想改善高校学生的阅读状况,必须调整目前的阅读推广模式,让现行的阅读推广模式更加适应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