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产品研发团队“知识人”的提出
以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为代表,“经济人”假设成为经济管理领域长期以来重要的理论基石。“经济人”是指会计算和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人,而且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通常具有自利动机、完全理性和完全信息的特征。然而,“经济人”的某些假设备受质疑,譬如根据其自利动机,个人与集体之间会存在矛盾,即个人理性并非集体理性,从而会产生诸如“公地悲剧”等现象,这将导致团队合作难以真正展开,因而无法解释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兴盛至今的团队工作。虽然威廉姆森等经济学家对传统的“经济人”假设进行修正和完善,基于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提出其通常具有经济和非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双重动机、有限理性、信息不对称和机会主义的行为特征,但是依然没有摆脱将经济利益视为决定“经济人”行为取向之根本因素的局限性。
此后,梅奥等人通过霍桑实验发现人具有社会和心理需求,进而提出“社会人”假设:人不是孤立存在的,其行为受到复杂关系的约束,因而受人尊重、维持人际等方面的满足更能激励其积极性。然而,“社会人”假设强调非正式组织中员工之间的关系培养而轻视其在正式组织(特别是团队)中的合作;关注感性逻辑对成员行为的引导作用而忽视理性逻辑的作用;重视成员对社会关系的依赖性而忽视其完成任务的主动性。鉴于此,马斯洛等人提出“自我实现人”假设:人不仅勤奋且有最大限度开发自身潜力、展现自我才智的需求,故而个体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会有强烈的工作热情。但是,该人性假设认为“自我实现”需求是自然产生的,且过于强调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忽视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克服困难。之后,埃德加·沙因提出“复杂人”假设:人的需求是复杂多样的,对个体而言,其自身的需要和动机在不同的情况下会不断发生变化;对群体而言,人与人之间的需求是存在差异的。不过,“复杂人”假设重视个别差异、轻视群体共性,难以解释企业中的团队合作。
上述人性假设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均未考虑将具体的工作场景和团队构成进行结合。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型员工已经在理论与实践中日益得到重视。他们从事思维性活动,并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更为注重团队合作和追求自我实现等特点,因而其工作动机和工作性质备受关注。在工作动机方面,不少学者认为知识型员工对工作较为积极主动,且具有较强的自我实现需求,因此在遇到问题与挑战时,能够主动寻找解决方案;Berg和Duffy等人进一步把知识型员工与一般员工进行比较,发现前者有较高的知识素养,把工作当作自己的使命,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完成任务,并且有学习的迫切需要。在工作性质方面,有学者认为知识型员工的工作产出通常是无形的产品和服务附加值,因此其工作过程难以监督和控制、工作成果难以量化。特别地,彼得·德鲁克认为知识型员工必须在团队中工作,而且必须具备与其他成员合作的能力,因为不同知识领域的员工进行合作可以提高运用知识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