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关于媒介可供性视角下“喜马拉雅儿童版”APP设计逻辑的业态创新
 
更新日期:2021-07-07   来源:   浏览次数:409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生产可供性:PGC+UGC模式赋能用户,盘活盈余资源克莱舍基在《认知盈余》一书中认为,人们喜欢消费,也喜欢创造和分享,这种意愿既无关金钱,也无关

 
 1.生产可供性:PGC+UGC模式赋能用户,盘活盈余资源
克莱·舍基在《认知盈余》一书中认为,人们喜欢消费,也喜欢创造和分享,这种意愿既无关金钱,也无关功名。生产可供性作为满足用户媒介使用实践中能动性需求的主力,主要包含可编辑、可审阅、可复制、可伸缩、可关联五个方面。互联网时代的微粒化社会下,“喜马拉雅儿童版”APP延续了“PGC+UGC”的生产模式,平台通过降低自己的生产门槛,汇集社会中草根生产者和专业生产者的力量,一方面不断邀请更多专业儿童读物专业机构的入驻,另一方面不断完善“朗读背诵专区”上儿童与家长可自主参与有声读物创作的体验,并且创造更灵活的组织机制,如可以将自己有声读物创作上传打分并排名,用户得以主动参与知识的开发、编审、审阅、搬运乃至直接创造生产,以更大的自由度使用媒介。在此过程中用户可获得多重满足,彼此创造共同价值,平台可共享的资源从而得到极大丰富。
2.社交可供性:传播嵌入情感关系网,实现即时互动
社交可供性可分为可致意、可传情、可协调、可连接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都是社交媒体时代情感属性的凸显,嵌入社交网络的传播其实质是一种关系传播。用户在使用“喜马拉雅儿童版”APP过程中,听完的有声读物或者自己朗诵的成品都可以即时分享在朋友圈,抒发此刻心中感受,同时用户的朗诵作品可以公开进入排行榜排名并对其他用户的作品进行点赞,最终排名由打分和点赞数加权构成,需要用户彼此之间的积极互动,可在平台中构筑更多细分化的圈层。由此,媒介不仅是人的延伸,更是人情感和意识的延伸,“喜马拉雅儿童版APP”所生产的儿童有声读物也将成为人们建构社交关系的传送带,而相反地,其对于用户社交情感需求的满足也增强了平台的用户黏性。
3.移动可供性:场景化精准服务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随着移动载体的普及,人们的阅读需求日益碎片化,场景化成为阅读产品未来重要的转向。移动可供性就可以理解为可携带、可获取、可定位及可兼容四个方面。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得智能媒介移动定位的即时获取成为可能,“喜马拉雅儿童版”APP根据算法所绘制的用户画像,将线下场景细分为睡前、学习、早读等,结合用户当下需求进行个性化推送。与此同时,平台将许多线下实体出版的绘本书籍的内容进行可视化呈现,绘本中添加互动动画与朗读配音,而一些学习类的儿童教辅则制作成有声版的精选练习方便用户搭配使用,体现了可兼容性,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实现有声读物的场景化和智能化的多元态呈现,从而提升用户的阅读体验。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关于媒介可供性视角下“喜马拉雅儿童版”APP设计逻辑的业态创新

下一篇: 关于媒介可供性视角下“喜马拉雅儿童版”APP设计逻辑的业态创新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