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文艺 » 正文
高师声乐教学中的黔北仡佬族民歌文化传承探
 
更新日期:2023-10-10   来源:民族艺术   浏览次数:355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黔北仡佬族民歌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传承价值和意义文化是教育传承的内容,教育是传承文化的工具。民族音乐高校的传承模式在多元化音乐教育的环境下

 
一、黔北仡佬族民歌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传承价值和意义
文化是教育传承的内容,教育是传承文化的工具。民族音乐高校的传承模式在多元化音乐教育的环境下有重要价值:整体的音乐认知观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发挥重要作用,“口传心授、即兴发挥”中孕育主体创新意识。[ 陈培刚。论我国民族音乐传承模式的当代意义--《民族音乐文化》随想。人民音乐 2010.2]高等师范院校作为传播传统文化,培养文化传承人的有力平台,利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专业的教学团队、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资源可以把仡佬族文化有效地推广。
(一)有利于仡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人类的资源不仅包含有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还包括精神世界的文化资源。仡佬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概括为文学、艺术、宗教学、民俗学等方面,主要依靠政府设立的专门管理机构和民间团体的力量来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都具有地域性的特征,所以地方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的集结地,需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绝对的技术支持和人才配给。本土民间艺术在中、高等院校中的传承发展不仅使传承面更为扩大,更重要的是通过学校传承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本民族艺术,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民族文化认知与认同性,从而树立起民族自尊和自豪感。这种民族音乐文化在院校“人为”地传承,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政府为了更好保护和传承人类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倡导的一种途径和期望达到的目的。[ 徐寒梅。探索在高校培养民族音乐传承人的途径—广西艺术学院民族音乐表演专业例析。 中国音乐 2010.1
]
仡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古老的仡佬文化也随之耗竭、泯灭、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遵义师范学院作为地方高校,在传承和创造文化这一过程中起核心助推器的作用,声乐演唱又可以直接表现仡佬文化,反映出仡佬族人的思维方式、文化审美,所以这种传承途径得到专家认可,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二)有利于仡佬族音乐传承人的保护
国际音乐教育学会在《世界振兴音乐教育宣言》中指出:所有学习者, 均享有参与本地乡土音乐文化、其他民族音乐文化以及世界音乐文化的机会。[ 崔学荣, 缪裴言. 国际音乐教育学会与《世界振兴音乐教育宣言》[J]. 中国音乐教育, 2007]传承本土音乐,弘扬民族文化已经成为当今音乐发展的趋势,其中传承人是活态保护中的核心内容,这里的传承人保护包括关注老一代的“仡佬歌王”的生存状况和高校培养的接班人他们的多元化文化意识。道真县仡佬族的哭嫁歌及其传承人王前梅就被收录在贵州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政府给她颁发了“仡佬族哭嫁歌传承人”的证书,在享受特别照顾的同时也给她下达了相应任务,公开演出达到多少场次以及担任教育机构的文化宣讲员。
作为文化传承的实施者、研究者,学生在其学习和传承的过程中了加强了对本民族文化的认知,提升了对民族的自豪感,这正是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精髓所在。
(三)有利于深化高等学校的教育改革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各项事业改革的深化,我国高等教育在改革开放以后经历了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过程,提出肩负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的使命,把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引入创新理念和模式作为工作重心,鼓励学生采用创新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促进个性化发展。
音乐艺术的审美教育是高校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而把民族文化艺术融入高校教育是对国家、民族的历史发展、社会形态、民俗风情文化表达的主要方式。在这个多元化音乐教育的时代,不拘泥于传统的学院式教育理念,把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融入现代教学手法是传承方式的一种创新,让传统民族音乐融合新的艺术资源以及把“授技”的教学模式转变成“授艺”,让学生也参与到民族艺术的创作过程中,这也是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方法的进一步转变。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高师声乐教学中的黔北仡佬族民歌文化传承探

下一篇: 高师声乐教学中的黔北仡佬族民歌文化传承探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