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体系路径
民办高校必须重视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引领作用,整合教育资源,优化高校微文化平台建设,集全校精英力量打造校方的新媒体平台,例如校宣传部、团委、学生社团组织媒体平台,但不建议组建多个新媒体平台。 因为如果没有专业运营团队,组织管理不善,最终只能流于形式而无法吸引学生注意,更无法做好思想引领。建设新媒体必须健全组织体系,从信息采编、发布、监管到舆情监控,不能由学生自发组织,必须严格执行程序,组建一支由校方领导自上而下的专业团队,队员以优秀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建设发展,校方监管审核。 推送发布的主体内容只要符合学校大政方针,表现形式可由学生团队自由发挥,以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这样才可确保推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流微文化信息,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对学生的教育引领作用。同时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在网络平台上开辟信息交流反馈通道及时给予帮助,实现学生在网络文化背景下的和谐发展。
2.服务路径
加强辅导员微文化的学习和实践,掌握网络的交流方法。 辅导员在使用网络进行教育工作时,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掌握时下最流行、最受欢迎的网络方言和交流方式,遵循开放、共享、自由、平等的原则,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微文化做好教育引导,才能更好地与其交流。有些学校实行电子产品限制措施,这种做法只会阻碍学生的视野拓展。民办高校应当适时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帮助其更好地适应时代,引导学生正确认知自己的“数字身份”,帮助他们成为一名合格的网络公民。
3.管理路径
加强对课堂的管理,改善高校学习环境。手机作为必要的通信工具,在大众的生活中不可或缺,但是部分学生课堂上不认真听课,用手机进行与教学活动无关的娱乐活动。教室是需要师生配合的学习场所,上课期间必须进行 “无手机课堂”的管理,学生上课时要认真学习,排除不利因素的干扰。和丰富多彩的微文化相比,教学内容不免单一无趣,大部分学生也认为最需要的是自制力,但是当自己无法自制时,就需要外界的干预,最终达到提高自我约束能力。
4.人员路径
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利用积极的网络微文化促进学生发展。 对于当今的微文化,大学生心中也明白其有利亦有弊,但有时候由于内 心不坚定,往往会受到“伤害”。 因此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能力,增强网络辨别和应对能力势在必行。学校可从帮助广大师生正确认识 移动互联网、新媒体、微文化开始,指导其树立正确、开放、包容的媒体观,提升媒介素养。以提高网络辨别处置能力为重点,指导学生管理工作各环节,提高应对微文化带来的压力和挑战的能力,着重在学生管理工作途径上开拓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