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以意境为中心,发散式走近诗歌
 
更新日期:2021-07-19   来源:   浏览次数:367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让学生领会意境并不是诗歌教学的终极目标,它可以带动学生的审美体验,教师可以以意境作为一个跳板,帮助学生进一步走进诗歌,全方位了解诗歌,深入体

 
 让学生领会意境并不是诗歌教学的终极目标,它可以带动学生的审美体验,教师可以以意境作为一个跳板,帮助学生进一步走进诗歌,全方位了解诗歌,深入体会每首诗歌独一无二的魅力。
(一)立足意境体会诗歌的氛围和感情基调
当我们高兴时,看周围的一切都是五颜六色的,当我们忧愁时,看那流水都像是剪不断的愁思。诗人在创作时,总将眼前的物象映射到心中,在自我心境的陶冶渲染下将其展现出来,因此,我们对意境的感受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我们还要透过意境去体会作者的心境,去体味诗中所营造的氛围,去猜测诗歌的感情基调,为进一步分析诗人表达的情感作基础。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中就描绘了一幅初秋蝉鸣凄凉而急促,急雨初停的画面,一开篇就带我们感受到了初秋寂寥的意境,为全词奠定了凄凉与伤感的感情基调。又如“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带我们进入深邃沉郁的意境,萧瑟悲凉的氛围笼罩全诗,那么整首诗的感情基调自然是低沉的。
(二)通过意境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诗歌的语言就是诗人情绪表达的载体,是为读者构建诗中图画、带我们领悟诗歌意境美的工具。当学生初步对诗歌意境有了整体感知,对整首诗的情感氛围有了大体把握时,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意境带领学生体味诗歌的语言技巧,去体会诗歌语言的精炼和绝妙。当我们读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时,我们眼前的雪花突然有了神韵,意境奇绝,正是因为诗人构思精巧,以花喻雪,才让我们看见雪花漫天飞舞的姿态,而“千树万树”更是将一幅更加开阔、壮观的雪景展现在我们面前。又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读者当然知道“落木”即落叶,但教师应引导学生体会“落木”的传神,不仅触觉上还保留了干燥感,还洗净了清秋带来的一丝绵密之意,再加上“萧萧”与“滚滚”的语言叠词的使用,更让我们体会到的意境多了几分肃杀、悲凉之感。
(三)通过意境深入感知诗歌个性化
山川草木,人禽鸟兽,这些自然物象在诗人笔下进行拼凑,或是对比强烈,或是相得益彰,最终为我们展现不一样的画面和意境。对于同一种意象,在不同的诗歌中带给我们的却是不一样的审美体验,渗透着诗人独特的情趣和性格。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与“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同样是描写秋天,前者是一种寂寥、凄清和肃杀的意境,而后者为我们展现的是一种枫叶窸窣,层林尽染的自然秋景。又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句中,我们仿佛能感受到群星璀璨的那种浩瀚与壮观,而描写相似气势磅礴的诗句还有“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等等,但曹操那种壮阔的心境则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所能感受到的意境也是独一无二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这样的对比来深刻感受诗歌的个性化,感受诗人独特的创作风格。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以意境为中心,发散式走近诗歌

下一篇: 以意境为中心,发散式走近诗歌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