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不仅在于“情”,还在于“理”,有些诗人在诗歌中所抒发的并不是因为个人亲身经历而产生的内心情感,而是只写客观的生活物象,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并通过诗歌阐述对客观物象的看法或是人生哲理。比如《卖炭翁》中诗人就是通过描写生活中卖炭翁的形象,并为我们展现一幅天寒地冻以及卖炭翁的艰辛、无奈、劳累的画面,来引起读者的同情,表达劳动的艰辛和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教师在教学这类诗歌时,可以让学生回忆生活中劳累奔波的如卖炭翁一样的人,比如捡垃圾的老人,环卫工人等,激发学生内心的同情心,又或者可以组织实践,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底层人民劳动生活中,亲身体会那不为人知的艰辛,最后再结合这首诗歌,体会诗人对卖炭翁的同情并完成个人情感上的升华。又如《春江花月夜》中诗人将春、江、花、月、夜、人巧妙结合,为我们描绘了一副幽美邈远、斑斓迷离的春江月夜图。在这样一个广阔渺远、凄美幽婉的意境中,诗人不禁发出了“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哲理感发,人生生命如流水般转瞬易逝,而天地却依旧如故。在教学这类诗歌时,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感性思维,想象自己就处在诗歌情镜中,看月圆月缺,花开花谢,一年复一年,四季轮回,而人生之路却不能往复,以此来感慨时光易逝、人生短暂之感,提高思想认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