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自我客体化与心理问题关系的实验研究
 
更新日期:2021-07-22   来源:   浏览次数:538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自我客体化作为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相关实验研究十分丰富。虽然已有研究表明男性个体也存在自我客体化且程度逐年上升,但不同性别的人群自

 
 自我客体化作为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相关实验研究十分丰富。虽然已有研究表明男性个体也存在自我客体化且程度逐年上升,但不同性别的人群自我客体化水平有显著差异,表现为女生显著高于男生。此外社会对于大学生群体自我客体化的研究存在明显的性别偏好,研究对象多为女性,研究者尤其偏向探究女性自我客体化与各种心理问题的联系。
1 外表焦虑
焦虑(Anxiety)是存在自我客体化的个体最常见的心理问题。外表焦虑(Appearance Anxiety)是社交焦虑的一种,是指向外表的社会性评价焦虑。个体在社会情境中,将自己与社会理想标准进行比较后,产生不达标准的担忧,进而导致对自己的消极评价,产生外表焦虑。
高自我客体化个体更有可能拥有更高的外表焦虑水平,且自我客体化可通过直接路径影响焦虑水平,也可通过自尊和安全感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外表焦虑,具体表现为自我客体化与外表焦虑水平呈正比,而自尊水平和安全感程度与二者呈现反比。实验表明,外表焦虑不仅可以作为被影响的结果,其本身还可在性客体化经历和自我客体化之间起连接作用,性客体化经历可正向预测个体的外表焦虑水平。
2. 进食障碍
进食障碍(Aating Disorder)是进食行为异常的一类症状总称,其中以神经性厌食症(AN)和神经性贪食症(BN)最为典型,在当前社会发展阶段,该类疾病患病率逐年上升。进食障碍具体表现为对进食行为、所用食物、自身体重体型的过分关注,且这种关注导致的异常进食行为已严重影响个体正常的生活。
有研究者依据客体化理论和前人研究,验证了女性自我客体化与进食障碍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的结论,同时发现外表焦虑在二者间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即女性在将自我客体化后,因感觉自己不符合“标准”而产生外表焦虑情绪,为达到“标准”和缓解焦虑,采取异常进食行为。有研究针对为达到进食障碍标准的限制性饮食(Restrained eating)行为进行研究,发现自我客体化水平与限制性饮食程度呈正比。以上研究可说明自我客体化水平高,就易引发异常的进食行为表现。
3 抑郁
抑郁(Depression)作为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是一类低沉的负性情绪表现,其典型症状有思维迟缓、言语动作减少、意志活动减退等。据2017年的数据统计,全世界抑郁症患病人数已达3.22亿,患病率达4.4%,心境障碍已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心理健康的首要问题。
研究表明,自我客体化与抑郁水平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该研究还指出自我客体化可直接影响个体抑郁水平,也可通过体像比较后先诱发出焦虑情绪,再进一步导致更高水平的抑郁情绪。
4 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是一种排除物质成瘾后的上网冲动控制障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患病人数迅速增多,该疾病也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精神疾病的范畴。
根据已有研究显示,个体监视自己的客观化水平可有效预测网络人际关系成瘾。在对大学生性别差异的研究中发现,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个体的特质自我客体化和网络成瘾中的网络人际关系成瘾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在近年来对手机依赖的研究中,发现自我客体化既可以与手机依赖呈现正相关,又可作为调节变量,改变手机依赖对其他心理问题的影响。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自我客体化与心理问题关系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 自我客体化与心理问题关系的实验研究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