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学校课程建设的类型与现状
 
更新日期:2021-07-26   来源:   浏览次数:256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消极被动的学校课程建设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部分学校就长期处于课程改革的边缘,他们对课程持有一种听天由命的态度,他们以按部就班执行国

 
 (一)消极被动的学校课程建设
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部分学校就长期处于课程改革的边缘,他们对课程持有一种“听天由命”的态度,他们以按部就班执行国家、地方课程政策,忠实实施国家及地方课程为准则,但由于自身条件限制,很难真正达到国家及地方课程政策的要求,也未能有效适应当地及学校的实际发展需求,然而这部分学校鲜少开展行之有效的的学校课程建设,具有明显的消极被动的行动特质。以济南市某山区A小学为代表,该学校是一所乡村完全小学,从校长到教师多年来坚持“课程有哪些就上哪些”“课程能不动就不动”“教材怎么写就怎么教”,对学校课程建设及课程适应性缺乏必要的认知和理解。事实上因为学校教育资源和文化资本相对落后,尤其是师资匮乏,据了解A小学1-6年级有10个班,135名学生,包括校长在内共有6名教师,虽然师生比符合国家规定的1:23,但6名教师并不能满足日常教学的需要,连国家和地方课程开足开齐的底线要求都很难达到,目前这一问题是通过镇中心小学抽调教师实施教师走教来解决的。此外,国家课程是针对所有地区和学校统一设置的,但不同地区和学校在教育资源、教学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对国家课程的适应性也有所不同,尤其是有些课程内容偏城市化倾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课程适应性,学校如果不能有效开展课程建设,提高课程适应性,就难以真正满足国家课程的基本要求。由于A小学长期消极被动,没有实施有效的学校课程建设行动和举措,A小学的课程实施水平和教学质量不甚理想,教师专业发展受限,生源流失严重,在整个乡镇始终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目前已经被镇中心学校列为重点帮扶对象。
(二)合理适度的学校课程建设
在学校课程建设中,有一类学校同样面临着教育资源落后,师资匮乏,教学质量不高的现状,也一度出现课程难以开足开齐,课程适应性不高的问题,但与A学校不同,这类学校经过不断地探索、尝试和反思,充分参与到学校课程建设中,在遵循国家和地方课程政策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结合当地、学校和学生发展实际和现实需求,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对课程进行适度调适,从而提高学校课程适应性,体现出适度、合理具有反思性的行动特质。以济南市某乡村学校B小学为代表,该校是一所只有1-4年级的不完全小学,一共4个教学班,不到50名学生,含校长在内共有3名教师。为了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B小学除教师走教外,还积极与当地师范学校合作,为师范生提供定岗实习岗位,同时充分开发利用民间资源,比如将当地的民俗运动——抖空竹融合进入体育课程,聘请当地有名的抖空竹艺人配合体育教师进行教学,丰富了体育教学资源,缓解了体育教师短缺的问题。针对学校英语课程实施困难,学生英语水平不高的现状,B学校经过反思,发现制约学生英语学习的关键因素在于英语教学资源匮乏,课程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为此B学校探索形成了英语主题融合式教学,以主题整合课程内容,并将乡村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机融入,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情境,弥补乡村学生与英语课程学习的文化隔阂。比如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程内容主要围绕着“shopping”设置,基于此B小学以“乡村集市”作为本单元的主题,带领学生将教室布置成乡村集市,每个学生可以根据兴趣搭建自己的的“ 摊位”,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售货员,通过模拟真实的“买卖”情境以及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拉近学生与英语课程的距离,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课程要求学生习得的单词、句式和语法。并且还可以根据不同的主题,与综合建设活动、音乐、美术等课程内容实现有机整合。B小学在充分参与学校课程建设中,通过不断反思和探索,对课程进行合理适度的调适,最大程度上提升了学校的课程适应性,提高了课程实施的效率和质量。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学校课程建设的类型与现状

下一篇: 学校课程建设的类型与现状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