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精神的核心是育人,而育人的重点首先是培养学生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培养有责任心、有坚定政治立场、有渊博知识的人。2015年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简称《总体方案》)提出以立德树人为本,而科技名人档案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可以从多方面推进立德树人任务的执行。
(一)加强学术传承
科技名人档案不同其他档案,里面体现了科技与名人双重因素的交叉。由于其专业性,除了人文特性,还具有学术传承的功能。科技名人档案相对于科技成果文献来说是一种生动的佐证。具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其科研创新成果一般都是以科技论著、专利、论文等形式公开发表,这些成果虽然很重要,但都是一些结论性的成果属于间接的档案描述。而科技名人的档案的重要性则在于他的原汁原味,里面蕴含了很多在创造这些成果过程中的思考过程记录,研究进程中的推演、实验、失败,周而复始,这些都成为抵达成功路上的珍贵记忆,对于还原和再现科研过程、真实总结科研成果、参考前人思考路径有着重要的意义[3]。
(二)典范标杆功能
科技名人档案可以为高校乃至社会提供学习榜样资源和传递正能量,成为师生学习的标杆。他们先进的事迹就是一部传播科学精神和科学文化的鲜活的教科书。例如在电子科技大学陈星弼院士捐赠档案中,有陈院士经常在他的朋友圈发的一些自己摘录的语句,这些都从不同角度体现了陈院士推崇且践行的真诚、乐观、守信、坚韧、感恩等为人处世哲学。又如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就是针对中国科技和教育发展的现实提出来的一个真实的问题,围绕着钱学森的这个问题激发了很多人关于如何办教育的思考,而这种思考还在继续,不仅促进了社会文化氛围的净化,更好地激励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这些名人以及他们的档案里面的内容都传递了大量的正能量,可以促进学校的发展,成为全校师生的精神食粮。同时,这些档案中所传递出来的他们的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谦虚真诚的做人品格为高校立德树人起到了典范作用。
(三)思政教育功能
高校科技名人档案,不但包含了科学家本人学术经历、科研成就、学术思想和精神风范的真实写照,而且记录了学校筚路蓝缕的创业历程、砥砺前行的发展轨迹、厚积薄发的改革风貌、海纳百川的精神气质,还承载着由学风、教风、校风共同塑造的学校历史传统、办学理念、学术精神和文化风格。这些思想精神财富堪称一个时代的人文缩影,可窥见一所大学的“文化之斑”,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本土资源和教材。例如1951年林为干在美国《应用物理》上发表了一腔多模理论的论文后面临博士毕业,他在加州大学的导师希望他能留下来任教,可是他却认真的对老师说“我的祖国虽然现在很穷,但她是我的祖国。正因为穷,所以需要我回去建设她,帮助她强大起来。”林院士归国后终其一生都在践行他“把只是先给祖国,献给人民”的志愿。这些名人档案中感人事迹和优良品质需要我们从思想上去深入体会,他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不畏艰辛、永攀高峰的探索精神,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都将为从这些名人档案中慢慢渗透出来,让档案育人、校史育人更深入更广泛。
(四)交流传播功能
名人档案不仅具有存储信息的功能,还具有传播文化的作用,推动高校文化的发展和精神的传承。名人档案里所蕴含的精神也是高校的一面镜子,是学校的核心精神文化的体现,同时也引领并推动其发展和传播。名人背书也叫名人证言,即通过名人使用、推荐或宣传某物,借用名人效应及其影响力提高知名度和听众认可度。在宣传学校文化的时候,科技名人档案就可以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例如电子科技大学正在建设陈星弼院士档案,通过对陈院士超结成果的宣传,以及他求真务实的科研作风的展示,那么学校文化的核心与校训提倡的“大气大为、求真求实”自然就随着陈院士的这些风采呈现给大家,那么能承载这样的院士的一方水土的知名度和公众认可度也会随之提高。
另外,通过高校科技名人档案还可以打造校园特色文化,例如文化长廊、文化墙、塑像、展板等,然后通过校内外师生、中外友人的参观领略到名人的精神品质,从而加强了名人档案的利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