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教员入职之初,学校很快会安排他们负责与其专业相匹配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程便是快速提高新教员教学水平、锻炼教学技巧的敲门砖和铺路石。他们需从课程内容出发,与教材深入融合,从而发掘适用于自己特色的教学思路与手段,而后再将获得的经验渗透到其他教学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教材是课程内容的载体,是降低新教员授课难度与压力的工具。因此,如何更好地理解教材、钻研教材、应用教材,是新教员成长过程中首先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从教学实践来看,把教材边缘化和误读教材是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低下和教学改革乱象的根本原因。新教员在教材应用过程中要时刻把握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要以教材为本,从内容出发,忠实全面的落实教材内容;第二,要防止窄化教材内容,避免教学活动受教材束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显然,后者对于新教员难度更大。新形态教材的提出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它将数字资源与纸质教材融合,给新教员授课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它保留了纸质教材的严谨结构与严密逻辑,新增了互联网中数字资源的生动形式和鲜活表达。它紧跟互联网时代发展潮流,信息“新”,手段“新”,备受新教员的青睐。它对新教员的成长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一)整合教学思路,丰富教学内容
在传统教材与教学模式中,对于一些结构复杂、原理抽象、变化过程不可见的重难点内容,教员只能凭借以往教学过程中所积累的知识架构来引导学生去思考,讲解效果过度依赖学生的理解能力。但新教员知识架构不完善,若重难点内容讲解不到位,将会使课堂效果大打折扣。新形态教材中可以借助动画、音频、视频等形式对讲解过程加以辅助,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能使教材中晦涩难懂的部分直观展示给学生,有助于理解掌握。
另外,新教员可以有效利用自己硕博期间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与方法,在教材内容中通过增设二维码或知识链接等形式将最前沿的学术成果与实践应用进行知识拓展,并可在后端实现教材内容“动态”更新,拓宽学生视野,丰富教学内容。帮助新教员将擅长的科研与不擅长的教学相结合,可以提高新教员的教学积极性以及教学认同感,给新教员教学水平的发挥提供更加灵活广阔的空间。
(二)夯实教学基础,拓展教学方法
在传统教学中,教员常采用讲授法、问题引导法等展开教学。这些方法均要求新教员的知识水平与授课能力均达到一定标准,具有一定难度。事实上,新教员对复杂的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掌握不透彻,并不能熟练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去把控课堂。新形态教材中数字化资源的加入可以帮助新教员调整教学方法。例如通过三维动画演示和虚拟交互等方式,细致讲解重点知识,深入剖析难点知识,增强授课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多媒体、移动智能终端的使用可以轻松实现翻转课堂,虚拟操作可以模拟探索现地教学法的乐趣。交互式动画可以增强师生间交流,加强自主学习法的应用。智能问答系统图可以实现任务驱动法教学,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这些教学方法的综合使用,可以帮助新教员更熟练的适应课堂,感受课堂活跃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缓解新教员的授课紧张情绪,课堂交互变得更为自然有效。同时,新形态教材的多手段应用使知识变得更加可视化、快捷化、移动化,符合新时代教学发展需求。
(三)创新教学风格,实现教学个性化
自上世纪50年代,“个性化教学”就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因教员的个性、学识、习惯不同,所获得的教学效果差异明显。新教员缺乏教学经验,很容易出现授课过难、速度过快与学生不合拍、知识平铺过散不深入、内容死板不生动等问题。由于学生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很难实现教学个性化。新形态教材在教学之余可满足学生自学要求,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帮助新教员在课堂中做到“有的放矢”,使得整个的教育和成长过程中更加自由、灵活和富有人性化。另外,在实用新形态教材的过程中,新教员会不断与知识内容相磨合,从而形成适合自己个性的教学风格,接着就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系统性与独特性。无论是在教学内容还是方式方法上,新形态教材的使用都是发挥这种独特性的一种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