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自由主义背景下的媒介市场化驱使中国电视产业向“制播分离”的体制转变,这意味着制片公司为了追求更高的效率和利益,必须密切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动向,电视内容的生产自诞生之初就必须针对性的瞄准特定消费群体和商业品牌,紧紧围绕利基市场的取向。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免费数位音乐的广泛传播对传统依靠唱片(CD)、音乐录像带(MTV)、演唱会等知识产权盈利的音乐工业产生了强烈的冲击,音乐制作公司需要采取更加深入的市场化策略来换取生存机会。电视产业和音乐工业在对市场化的追求这一层面不谋而合,《偶像练习生》这类选秀节目由此应运而生。首先顾名思义,它是制片公司以“偶像经济”为发展目标设定的文化消费文本。“偶像经济”是以现实中或虚拟的“偶像”为文本或符号而进行的文化生产和消费活动,消费对象来源于偶像符号的特质与故事性,强调一种情感体验[7]。而在音乐工业的市场化逻辑中,它也是一种将电视节目内化为商品生产链条的策略。以往的音乐公司只出售单一的音乐产品,而如今他们售卖的是选秀节目本身,其中包括传统音乐作品的各种形态,还有更为重要的“偶像”商品。在《偶像练习生》中,几乎每一期都会有练习生们的唱跳表演,粉丝将其以类似MTV形式截取并在网上传播,节目中的音乐则随即在各种音乐平台上线以供下载,而节目中的每一场比赛都模拟演唱会形式,精心设计舞台并安排粉丝在现场观看。以《偶像练习生》为代表的选秀音乐节目是音乐工业“市场化”目标的全面升级,因为它不仅囊括各式各样衍生的产品实体,甚至贩售一种工业的组织过程,原先存在于后台的音乐制作流程也经过节目的包装被打包出售,如练习生们上声乐舞蹈课,在练习室排演节目,在录音棚内录音等细节都在节目中逐一披露,选秀节目将音乐工业的每个环节都透明化,产品制作、包装以及营销的过程在节目中完成了统一,电视节目从展示音乐产品的平台内化为音乐工业售卖的商品,其背后的推动力就是电视与音乐产业追逐“市场化”目标的合谋。
然而《偶像练习生》出售的核心商品依然是“偶像”符号的人格特质所带给粉丝的情感联结。有学者认为,日本的女子偶像团体AKB48正是采取一种售卖“接近偶像的权利”的经营方法,从而取得巨大的商业成功。这里“接近偶像的权利”是指粉丝和偶像之间的情感交流,《偶像练习生》在节目播出过程中,其官方网站为每一位练习生拍摄“心动100秒”宣传视频并发起“礼物解锁”活动,随着视频观看次数增多,解锁流程的进度条会向前推动,每到达一个节点练习生就会获得一份礼物。为了解锁礼物,粉丝必须通过反复观看练习生的视频来推动进度条,因为在成功解锁之后,节目就会发布练习生录制给粉丝的感谢视频,他们在视频中会讲述自己的近况,并像和朋友谈话一般对粉丝们道晚安等。粉丝正是凭借这种虚拟的对话强化其对偶像的情感认同,只是对双方来说,这种沟通方式的本质其实是一个双向“商品化”的过程。一方面,偶像为了维系和粉丝之间的情感关系,必须反复地表达他们对粉丝的依赖和感谢,这使得每一位偶像都形成一套语言和行为的模板,他们在视频中,采访中或舞台上的表现都别无二致,粉丝们根本无法从偶像的言行举止中看到其独一无二的人格特质与魅力,他们获得的只是一个被商品化的人格模板。另一方面,选秀节目调动粉丝对偶像情感沉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驱动消费行为的生成,因此为了获得偶像更多的感谢视频,粉丝必须购买视频网站的会员以增加有效观看的次数,帮助偶像更快地解锁礼物。表面上由粉丝主导与偶像进行互动的行为,实际是由商业操控的对一种同质化人格幻象的购买,粉丝和偶像被物化为商业链条两端的消费机器和商品符号,这恰恰是对新自由主义概念下统治一切的“市场化”和“商品化”逻辑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