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完善高校教师思政教育: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是决定“课程思政”效果的关键因素,只有对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有深刻的理解和坚定的认同,才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地传递给学生。为此,要做好高校教师的思政工作,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建立一支具有专业知识教育能力与立德树人能力并重的高素质内科学课程教师团队。首先要加强教师行业道德建设。只有教师做好带头作用,才能在言传身教中发挥正方向作用,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与行业习惯,不能期望一个师德师风不健康的老师能培养出合格的建设者;其次,要加强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通过理想信念教育,让高校教师坚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培养自已的家国情怀与历史担当,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才能为祖国培养出爱国主义情怀的学生。教师把专业知识、能力培养、思想引领教育融入内科学课程中,在内科学课程中体现育人功能。
2 形成教研室课程思政制度:随着高校课程思政工作被重视,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高校课程思政是由“学生思政与教师思政”二部分组成,学生思政工作的成效取决于教师对思政工作的认识与落实。学生思政工作一般都有组织结构与制度保障。同样,教师思政工作的落实需要有组织与制度的保障。目前,内科学教研室教师队伍由各临床科室医师构成,因此,既往着重于工作业绩与科研成果的考核评价制度需要改革,要把师德师风建设、行风建设、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等纳入考核标准,形成竞争性机制,以促进课程思政的常态化运行。其次,要建立有效的教师思政工作领导制度,高校党委和医院党委要对教师思政教育工作进行统筹管理,解决目前内科学教师思政工作模糊管理或无人管理的状态,成立党支部思政工作部门,专职负责教师思政工作建设,提高教师的政治意识、师德师风水平,加强与教务处、科教科等职能部门的联动,把“课程思政”教学融入内科学教学中,形成党委、部门共同管理的机制,以保障“课程思政”教学长期运行通畅。
3 建设内科学思政教学内容:内科学是一门专业课程,内容上比较单一,教材上没有思政知识,需根据教学内容寻找思政元素。内科学中章节较多,在分章节上课的情况下相应授课老师较多,从而存在思想政治水平、职业素养、人文知识等差别。内科学的课程思政内容通常由每个专科授课教师自行去发掘,因此要统筹管理教师“课程思政”内容设计。以《泌尿系统疾病》为例,可以由肾内科全体医师统一组织发掘思政内容进行课程设计。在《泌尿系统总论》中可以融入“中国肾脏病学之母”王海燕教授对中国肾脏病发展的贡献,因为她的学术研究才让中国肾脏病事业被国际所承认,并于2006年4月获美国肾脏病基金会卓越成就贡献奖章,2013年6月获得国际肾脏病学会Roscoe R.Robinson奖和首届国际肾脏病学会先驱者奖,为医学生树立了勤奋好学、踏实苦干、敢于创新、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的治学精神。她在古稀之年,仍接受国家的委派,2008年汶川地震挺身而出到一线为危重患者的抢救制定分级治疗的策略;亲赴贵州山区偏远的乡镇,为工作在基层的医生和当地患者普及肾脏病知识,体现了王海燕教授胸怀天下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