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怨”背后的情感内涵
 
更新日期:2021-07-29   来源:   浏览次数:427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古诗十九首》中妇女的情愁悲怨是男性文人为女性代言的文本。坎坷的生活遭遇、长仕不第的穷困生活让下层士人体会到不同层级女性生活的不幸和命运的多

 
 《古诗十九首》中妇女的情愁悲怨是男性文人为女性代言的文本。坎坷的生活遭遇、长仕不第的穷困生活让下层士人体会到不同层级女性生活的不幸和命运的多舛。他们不得任用、愤而为诗,笔下的少女思妇也融入了他们自身的情感,除了同情和怜惜,更是为了抒发自身内心的苦闷和矛盾。“凉风率已厉, 游子寒无衣。”诗人以思妇口吻表达对游子的牵挂担忧,实则是借此委婉道出游子飘零异乡,饱受寒凉的痛苦。此外,《古诗十九首》中“怨”的表达继承了“诗言志”的美学传统。在东汉末年的高压政治环境下,诗人由女子悲惨的命运联想到自己求仕无门的坎坷,自然而然将君臣关系同男女关系结合起来。正如《孟冬寒气至》中女子哀叹:“一心抱区区,惧君识不察。”以表对丈夫的深情思念、矢志不渝。这何尝又不是失意文人同君王表达自己渴求任用的一片衷心呢?
(一)男性对女性境遇的理解同情
在《古诗十九首》中我们看到了思妇对游子的深深思念,然而漂泊在外的游子何尝不牵挂自己的妻子呢?游子在追求人生价值的路途中,看到孤独无依、彷徨度日的异乡妇女,勾起对家乡爱人的无限想念。作者不禁发出“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的绝望悲叹,男女之间的共鸣由此而生。无论是思妇对游子音讯的牵挂、犹疑与企盼,还是思妇独守空闺的寂寞、痛苦与凄凉, 都是游子的虚拟,借对思妇心理的细腻刻画,深挚地表达出动荡年代夫妻离散、相见不得的痛苦。
(二)男性对自身经历的愤懑不平
东汉末年,政治腐朽,奸佞当道,社会处于一片混乱,底层文人虽有才能却无处施展。无论是寂寞凄苦的思妇,还是才艺双绝却处境凄凉的商女,都让作者如同看到了自己的一生,碌碌无为,郁郁而终。而生命又是如此短暂,个体的人便如同这天地间的过客,漂泊无依,不知所归。生活的窘迫、祸福的无常给他们带来悲伤与痛苦的体验,使他们更频繁地对生命有所忧思。当意识到个人对于命运和社会环境所强加遭遇是如何的无能为力,他们明白了在茫茫世间的生命何等的苦短与脆弱。诗中承载的不仅是作者对生命的反思,更是对历史的叹息。
《古诗十九首》中的女子在伤离怨别之时,又流露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青春易逝的惆怅。男女离别的痛苦不仅在于相思,更在于岁月流逝、人生无常。“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光阴的流逝与时序变化、植物的季节变迁牵动了诗人敏感的内心。“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女子在无尽的盼望中蹉跎岁月,孤独老去,引起诗人对于生命短暂的悲叹。“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一言美人迟暮,二道作者对于自己功名未成的忧虑和哀伤。生命是短暂的,时间却是转瞬即逝,借女子对韶华易逝的感伤诗人抒发了生离死别、人生苦短的哀愁之情。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怨”背后的情感内涵

下一篇: “怨”背后的情感内涵

 
相关论文导航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