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就有重视家教的传统,但家庭教育内容的确定一直困扰着家长。目前,中国学生除了上学之外,课余时间还要参加各种补习;催生了万亿元级的教育培训市场,不少教育培训机构成为上市公司;这个现象似乎表明补课就是当今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家庭教育到底应该教什么?梳理钟南山一家三代人的成长之路,对当前我国家庭教育内容的确立有如下启示:
(一)锻炼强健的体魄,奠定坚实的人生根基
钟南山取得卓越的成就得益于他充沛的精力,充沛的精力来源于强健的身体。钟南山小时就喜欢动;高中时参加了广东省田径运动会,获得400米短跑第二名;大学时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届全运会,并且打破了400米栏的全国记录;工作以后每周篮球赛成为他人生的习惯。事实上,钟惟德也有每周打篮球的习惯,是一位灌篮高手。对运动锻炼的作用,钟南山曾多次总结:激发竞争意识,培养乐观心态,培育团队精神,提高工作效率。
然而当前多数家庭只重智力,忽视身体健康教育,已经产生不良的结果。2018年《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显示,我国学生的肥胖、视力、睡眠等问题较为突出;其中四、八年级学生视力不良率分别为 36.5%、65.3%。另据《国民视觉健康报告》显示,高中生近视比例为83.3%,大学生近视比例则高达87.7%。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到我国兵员的质量,有些地方征兵体检不合格率高居54%。百年以前,蔡元培先生就倡导加强体育(军国民)教育;建国以后,毛泽东主席要求学生要三好,其中第一位就是身体好。因为只有身体好才能心态好,只有心态好才能有坚强的毅力;健康的身体、积极的心态和顽强的毅力是完成一项任务最根本的保障。百年后的今天,青少年体质仍然亟须全面提高,这就要求家庭教育把强健的体魄作为首要目标,给孩子一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锻造健全的人格,铸就人生发展的动力
研究钟南山就会发现,他完全依靠自己的拼搏成就学术声誉。1979年,钟南山被官派到英国留学,开始并不被导师爱丁堡大学的弗里兰教授看好。为了检修实验必用的血液气体张力平衡仪,钟南山竟从自己身体抽取800毫升血液;为了做一氧化碳对人体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影响的实验,钟南山竟吸入一氧化碳达到体内血红蛋白的22%,验证并修正了导师的医学推导公式,震惊了英国的同行。钟南山2年1个月获得6项研究成果,被伦敦大学授予“荣誉学者”称号。而钟南山的父亲钟世藩是孤儿,后来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全班40人只有8人毕业;钟世藩大学毕业又到美国留学,获得了博士学位,成为世界卫生组织医学顾问。钟氏父子的一生就是这样依靠自己,承受压力,挖掘潜力,不断前行,成就人生,造福社会。
钟家祖孙三代人身上都散发着迷人的人格魅力。人格是心理学概念,涉及性格、毅力、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等因素。不同的心理学派对人格定义不同,但人本主义认为人格的本质是自我实现;在我国民间用语中,人格却又包含道德评价因素。因此,健全的人格是指个人在依靠自身的力量实现发展目标,同时优化他人的生存环境的行为中表现出的稳定性心理倾向。健全的人格不仅是个体心理健康的标志,更是一个人在学习、生活、工作中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根据社科院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7—2018)》显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指数随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初一学生心理健康指数最高,高中学生的最低。这就要求家长引领孩子,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应尽的任务;以此锻造健全的人格,铸就他们人生发展的永恒动力。
(三)培养成长型思维,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考察钟南山的人生之路,就会发现他的学术成就在持续成长。大学毕业经历了“四清运动”、“文化大革命”,他因家庭成分不能从医,当过农民,做过工人。1971年,钟南山回到医生的岗位,35岁开始学做医生,拼命学习,努力钻研,力争补回耽误的十年。钟南山43岁留学,开始学英语、做实验、研究课题,期间经历无数艰辛;他不断调整自己,努力改变自己,适应发展要求,成为医学专家。直至“非典”时期和新冠疫情时期,钟南山仍然不断观察、研究、思考、学习!在学术的道路上,钟家祖孙三代都是不断学习,积极探索,持续进取,终身成长。
钟门三代人都明显具有成长型思维的特点。思维的英文形式是thinking,它与人的意识、认知、思考有关。汉语中“思”就是下功夫想;“维”指思考的角度和层次;“思”和“维”放在一起,就是指人的高级认知方式。成长型思维是指以积极的自我意识为基础,在不断尝试探索实践中而形成的迎难而上的认知习惯。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往往自信乐观,充满奋斗的激情;他们更愿意跳出自己的舒适区,相信拼搏努力创造美好的未来。具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善于在行动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容地在挫折中将知与行相结合起来,不断进行自我审视、反思、调整、提高;可见成长型思维可以“让人们在人生遭遇重大挑战时刻,依然能够茁壮成长”。正因如此,有远见的家长应当为孩子创造成长型思维产生的条件,引导孩子不断挑战自我,乐学善思,主动探究,与时俱进,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