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心理动词历时演变研究
 
更新日期:2021-07-30   来源:   浏览次数:465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按照研究对象分类,对某一类心理动词进行历时演变研究的有博士学位论文邵丹《汉语情绪心理动词语义场的历史演变研究》(北京大学2006年),该文运用语

 
 按照研究对象分类,对某一类心理动词进行历时演变研究的有博士学位论文邵丹《汉语情绪心理动词语义场的历史演变研究》(北京大学2006年),该文运用语义场理论,选取上古至近代24种语料,对六类情绪心理动词进行词频统计、词义分析、句法格式比较,注意到了该类动词的使役结构。孙淑娟《古汉语三个心理动词概念场词汇系统及其历史演变研究》(浙江大学2012年),选取“忧虑”“猜度”“思谋”三个概念场,考察其典型成员的变迁,论及概念场主导词的历时替换、概念场词汇系统中非典型成员、概念场词汇系统成员在现代汉语方言的共时分布,并对三个概念场主导词的主导义位进行深入研究,通过研究发现主导义位与主导词关系密切。陈平《古汉语心理动词词义演变研究——以<世说新语>和<南齐书>为例》(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对128个多义心理动词进行了核心义素分析,认为核心义统摄着多义词中除假借义外的各个义项,并制约词义的发展演变;对心理动词和非心理动词的双向演变进行分析;从概念场的角度再次分类心理动词,从义素的角度考察了“猜度”“知悉”“惧怕”“喜爱”“思念”“期盼”等六个概念场的词义演变。硕士学位论文有蒋思聪《汉语“恐惧”类心理动词语义场的历史演变研究》(云南大学2013年)、王晓婷《汉语“恐惧”类动词的历时演变》(山西大学2013年)、赵倩《汉语“谋划”义动词研究》(西南大学2014年)、翟希钰《汉语愤怒类语义场核心动词演变研究》(广西师范学院2015年)、罗香锋《汉语“思考”类常用词语义场演变研究》(辽宁大学2018年)、赵迪《词义演变研究中的义位划分与语法功能的关联》(云南大学2019年)。单篇论文有颜洽茂、孙淑娟《汉语“忧虑”概念场主导词的历时替换》(《福州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黎敏仪《汉语厌恶一词的语义场历时演变探究》(《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16年第3期)。此类论文广泛运用语义场及概念场理论,对义场内成员的发展历程、变化情况(包括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消亡)、使用频率进行归纳总结。值得注意的是,该类研究对负面心理动词的研究成果较多。
考察单个心理动词的词义演变的有李长云《心理动词“怕”溯源考证》(《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该文从语音、词义演变及人的心理认知方面论证“怕”来源于“迫”,是“迫”词义引申所产生的新词。秦越《心理动词“怜”的历史演变及语义探析——以<古尊宿语录>的分别情况为例》(《汉字文化》,2020年第5期)考察“怜”产生于上古时期,本义为“哀”,又引申为“爱、可爱”,其本义由双音节词“怜悯”“怜惜”等代替,“爱、可爱”义项已不再具有。
此外,还有结合认知语言学理论,对动作动词范畴转移到心理动词范畴的演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有罗斌《五官动词的语义演变研究》(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李丹《手部动词表心理义的研究》(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邹燕《视觉动词到心理动词的语义演变研究》(湖南师范大学2017年),单篇论文有苏颖《汉语心理动词与言说动词的双向演变》(《中国语文》,2020年第3期)。相关研究认为身体动作类动词向心理动词的演变往往是通过隐喻、转喻、词义沾染等方式实现的。
通过以上对古汉语心理动词研究成果的整理归纳,可以看出:
1.从研究对象看,以全体心理动词作为专书心理动词研究对象的成果较多,也不乏一些以专类心理动词作为研究对象的成果。情绪类心理动词是主要研究对象。专书词汇研究中所包含的心理动词研究成果较少,体现于学位论文中。心理动词的演变研究中,多数成果是对某一类心理动词的历时演变研究。其中,负面或消极情绪类心理动词研究数量最多,如“恐惧”类、“忧虑”类。其次是“思谋”类。这与汉语心理动词中表示负面情绪的心理动词远多于正面情绪心理动词是分不开的。
2.从语料范围看,总的来说专书心理动词研究的语料范围在不断扩大,不集中于少数经典语料,如《说文解字》《世说新语》《搜神记》《红楼梦》等,逐渐扩大到《元典章·刑部》《楞严经》《清真词》等。心理动词的断代研究多选择中古及以前的语料,又以对甲骨文、先秦、中古时期的心理动词研究居多,其中中古时期语料形式较为丰富。由于语料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研究对象,因此心理动词的研究,较多选择了笔记、小说等题材。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心理动词历时演变研究

下一篇: 心理动词历时演变研究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