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嘉峪关魏晋墓室群的自然环境及发掘现状
 
更新日期:2021-08-02   来源:   浏览次数:35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古时的河西走廊是一个水草繁茂、植被丰富的地区,与今天的自然面貌大相径庭;《民乐县志》中记载:合黎山美水草,多森林,东乐堡之民,多畜牧于此,《

 
 古时的河西走廊是一个水草繁茂、植被丰富的地区,与今天的自然面貌大相径庭;《民乐县志》中记载:合黎山“美水草,多森林,东乐堡之民,多畜牧于此”,《张掖县志》也有类似叙述:“张掖附近合黎山,生奇林木,是汉匈奴休屠王所居地,四边诸夷作穹庐及车,皆仰此木材。”在汉代以前,河西走廊两边的山脉地区是游居在此的匈奴人最重要的木材源地。此外,河西走廊还有大面积的绿洲地带,沙漠零星分布在绿洲附近或其中;祁连山丰厚的积雪和冰川每年在特定的时节融化,也为先民带来了希望的活水,并滋润着草类,为畜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天然饲料。另外,由于河西走廊被高山峻岭包围,成为了冷空气等气流的一道屏障,山地会出现“逆温现象”,故山区的冬季牧场得到了较好的保护。魏晋时期中原混战割据,甘肃西部地区成为了人们的避难所,这里正值经济、政治的鼎盛时期,同时也为中西文化往来提供了便利条件。
闻名遐迩的嘉峪关自古以来就是广阔河西走廊上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的重镇,由于地处两山相夹的狭长通道,一方面似乎脱离了中原正统主流的影响,但另一方面向西走去,正是与外界沟通交流的门户关卡。“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正是这样特殊的地理和气候环境,成为了墓室壁画天然的“储藏室”。
1972年一个晴空万里的日子,正在戈壁滩上放羊的嘉峪关市新城公社的两个牧民,像往常一样坐在一只隆起的土堆上歇息,他们漫无目的地闲聊着,拿着羊鞭在地上的老鼠洞的乱捣,竟然露出一块青砖。自此,在地下沉睡千年的古墓群及其彩绘壁画被掀开神秘的面纱,也打开了甘肃古代美术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1972年-1979年间,嘉峪关成立古墓清理小组,先后7次大规模发掘,在已经清理的18座古墓中,8座确定为砖壁画墓,包含600多幅彩砖壁画,基本属于国家一级文物。2001年,国务院批准该墓葬群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式更名为“酒泉果园新城魏晋古墓群”。
在目前已经发掘的八座墓室里,其中有六座室壁画墓,除了少数几块墓室壁画被盗墓者凿洞打孔,以及门楼上因年久自然损耗外,绝大部分壁画基本保存良好,色泽如新。嘉峪关墓室壁画主要分布在:墓道两壁及门楼上,或者墓室砖,还有在棺木上。
墓室壁画分为四类:一是砖画,这种画是魏晋墓室壁画的主要内容,也是本文讨论的主要对象。这类画一般是在一块砖面上绘制,极少数是在半块或几块砖组成的小画面上。一类是砖雕,主要在条纹方格上,并且具有很强的装饰性。还有一类是木画,主要绘制在棺材木板上。线条流畅,施以红、黑、白、黄等多种色彩,内容多以吉祥图案,或者天象八卦,也是一种丧葬意识的体现。最后一种是文字砖,这类发现的不多,主要是在墓道填土封门中有发现。我们虽然很难从这些肆意自然的线条上探寻什么有价值的发现,但是不能否认,这些飘逸挥洒的走势或多或少地寄托了那个时代人们内心的期待。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嘉峪关魏晋墓室群的自然环境及发掘现状

下一篇: 嘉峪关魏晋墓室群的自然环境及发掘现状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