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文艺 » 正文
魏晋时代的激变与美术观念的转变
 
更新日期:2021-08-02   来源:   浏览次数:553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两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走上坡路的时期,汉武帝修长城,破匈奴,体现出大一统的时代气势。统治者把绘画作为宣扬教化的手段,故早期绘画主要以功能性为

 
 两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走上坡路的时期,汉武帝修长城,破匈奴,体现出大一统的时代气势。统治者把绘画作为宣扬教化的手段,故早期绘画主要以功能性为主要特征,如先秦两汉时期的庙堂壁画多为神仙传说、历史人物,或者是带有明显教化意味的孝子图。这一时期的绘画总体呈现出古朴单纯的创作风格,有些还带有明显原始符号的特征。汉代是文学艺术肇始的时期,也是各种表现形式竞相迸发的时期,从现已发掘的汉墓壁画可以看出,画工已经具备基本的构图意识和用笔技巧,对于画面的连贯性和叙事性也有一定把握,但是内容就难免沦为政治的工具。在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中,大多是三类内容:伏羲女娲,车骑出行和历史故事题材,整体特点仍带有明显的抽象、变形的原始审美意味,也有先民对宇宙的认知,以及带有祭祀传统的“重生信仰”。
魏晋时期为何能成为封建社会思想艺术的一个高峰呢?首先,在之前的汉朝已经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和文化基础:西汉初年,统治阶级奉行“无为而治”的休养生息政策,使得经历了多年战乱的中原地区生产力和经济得到了较好的恢复。为了巩固大一统的社会形制,汉武从思想上确立了儒家的官方地位,也为后来的思想争辩埋下了伏笔。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中西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人们在物质、文化方面越来越多地吸收外来因素,包括东汉时期佛教传入内地,中原文化进一步得到扩充丰盈。在这样多元化的社会环境里,有识之士不再局限于官方儒权的束缚,而是积极探寻更多的可能性。东汉末年,党锢之争,外戚专权,造成了社会混乱,群雄割据,中原内地战事频起,稳固的政治局面受到动摇。从“黄巾之乱”开始到三国鼎立的局面,最终司马炎取代曹魏建立晋朝,期间不过短短八十余年。原本大一统的社会不复存在,原本深受儒学熏陶的汉朝士大夫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时代,他们失去了“入仕报国”的机会,反而看到了统治阶级内部无休止的杀戮,渐渐失去了对大一统政权的希望;再加上汉末经学和后来的魏晋玄学冲破了固化儒权教条,士人不再向往建功立业,开始走向内心的解脱,走向自我。乱世也推动了民族间交流融合,中原人民为避战乱一路西迁,来到相对安定的河西走廊地区,在这里开始了新的生活,也带来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工具。
引起魏晋时期美术观念及创作的真正转变,是从文学观念的觉醒开始。玄学冲破了思想禁锢,建安文学打破了伦理纲常,士人发自内心渴望自由。因此,绘画不再是宣传教化的唯一手段,而成为“畅神”和“怡情”的表现方式。画家主体意识走向自觉,他们不再是政治功利的附庸,而是以审美性为绘画原则,创作出抒发感情、供人欣赏的作品。此时还出现了一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理论家,如曹丕在《典论》中提出“诗赋欲丽”,陆机在《文赋》中认为“诗缘情而绮靡”等即是最好的表现。“人性”在这个时代被释放,艺术家终于可以真正地以个体而非群体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世界。顾恺之的真迹虽有待考,但他的绘画理论对后世,尤其是人物画产生深远影响;同时,山水画开始脱离绘画背景的作用,成为独立的绘画科目。宗炳所著《画山水序》是记录最早的山水画理论文献,其中提出“应目会心”“万趣融其神思”以达到“畅神”目的;谢赫著《画品》,提出“六法”,尤其强调“气韵生动”,这个观念在美术史上基本延续了千年... ... 这些都说明了魏晋时期艺术内涵已经发生转变。虽然每个画家或理论家的侧重点略有差异,但是总的来看,他们都勇冲破思想的樊笼,展现出那个时代真实的精神风貌。
因此,魏晋时期人们的生死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他们贪恋世俗凡尘,即使到了另一个世界仍要留下这些真实的体验。在目前已经发掘的魏晋墓室画中,内容涉及宴饮、农桑、畜牧、酿造、出行狩猎等,表现出内容繁杂又风格写实的生活场景。画家无需高超的用笔技法,但塑造出线条流畅的人物形象,生动活泼、寥寥几笔便神形兼备。接下来本文将列举嘉峪关魏晋墓室壁画中典型的人物形象作为讨论对象,深入作品本身来发掘实质性的内涵转变。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魏晋时代的激变与美术观念的转变

下一篇: 魏晋时代的激变与美术观念的转变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