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学方法单一枯燥
武术教学中大多采用学习——复习——再学习的方法循环重复,形式枯燥。往往为了单个的动作的教学学生要多次甚至十几次的不断重复,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抵制,无法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6]。学生没有体会到武术运动的乐趣,只是一味的被动接受,没有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武术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是集体教学法,常常以方阵或三角阵型排列,虽然便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但形式过于呆板,缺乏变化,更不要讲趣味性了。
2 教学内容缺乏趣味性
每次课堂教学内容累积过多,教学和复习的时间都比较紧张,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消化和吸收,在没有完全掌握的情况下,又开始学习新的内容。整个课堂教学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忽略了学生喜欢什么,想学什么,这样,不利于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从而影响到教学效果。
3 教学器械与设备不足,限制了课堂的发展
中学武术教材中关于器械的内容虽然仅限于棍和刀,但是教学中仍然经常出现教学器械的数量不足。同时,由于教学时间较短,课后学生又不可能作进一步的练习,因此,课堂教学只能浅尝辄止,即使学生兴趣如何浓厚也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
4 “打练合一”的对抗实践缺乏
在2018年提出了“立足单势、打练合一、技击对抗、培育精神”的中小学武术改革理念,通过“打练合一”的对抗实践实现武术精神的培养,促进学生的武术技术、武术能力、武术精神全面发展。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多方因素很难在一线教学中真正的开展起来,仍然多为武术套路为主。
综上所述,以往的武术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对武术核心素养的培育极为不利更加会影响核心素养的发展。然而,一线教育工作者应根据新课标要求,在核心素养导向下进行教学设计来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