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兴起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二十一世纪网络信息化技术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来看就是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实现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从而彻底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大批创新人才。目前在学习者所使用的移动学习设备上出现了形态各异、功能不同的学习APP,它们有着各自的功能,但互不兼容。学生只能在安装了配套APP的移动设备上开展学习活动,这在某些方面限制了移动学习的开展,消减了学习者的参与热情。微信公众平台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充分发挥移动媒体的作用,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碎片化学习提供支持,而且微信平台功能的操作比较简单,使用起来比较方便,学生只需要关注课程的公众号就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学习资源。现代农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我们对植物学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探索,把习近平同志对教育工作的指示精神落到实处,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营造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环境。
1课程体系改革,打造一流课程
课程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建设新农科要基于农林实际问题、基于农林产业案例、基于科学技术前沿,譬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农林领域中的应用、未来智慧农业新业态等前沿内容,需融入现有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中来。利用微信公众学习平台开发新时代农林优质课程资源,创新探究式、讨论式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方法,推进农林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着力提升农林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打造农林类一流课程。
2加强课程思政,立德树人
不管是线上教学还是线下教学都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全过程中。通过对课程体系的整体设计,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科特色,实现思政理念与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进而适应专业新的发展需求。利用微信公众学习平台传授给学生生态文明观和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心系“三农”,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增强人才培养与未来农业发展的契合度。
3培养新型人才,服务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
培养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新型人才,一方面需要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三农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情怀,更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为民服务精神。利用微信公众学习平台推进新型农林专业课程体系调整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既要求学生打牢基础理论,掌握农林学科核心知识,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生产技能,促进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努力培养既有高尚道德情操,又有扎实理论基础,还有广博国际视野,更有卓越实践能力的知农爱农为农的新型人才。
4培养优秀师资,争做“四有”教师
近年教学改革日新月异,教师应积极面对,只有培育出优质的师资,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才能跟上时代进步的步伐,为生命科学的发展培养强大的后备军。利用微信公众学习平台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信息化素质,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把传统教学方式与信息时代元素融合到一起,由传授理论知识的 “单一型”向“多能型”转变,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植物学教学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