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浅议社会话语与《舞蹈》的联袂狂欢
 
更新日期:2021-08-04   来源:   浏览次数:42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狂欢原指人们庆祝酒神节的活动,主要指人们狂欢式的感受世界的状态,后来被巴赫金运用到诗学研究领域并从理想世界、人与世界以及人与人三个层面作了相

 
 “狂欢”原指人们庆祝酒神节的活动,主要指人们狂欢式的感受世界的状态,后来被巴赫金运用到诗学研究领域并从理想世界、人与世界以及人与人三个层面作了相应地论述。其中,巴赫金认为理想的世界是一个非等级的、倡导自由和平等的世界。人与世界是互为存在的关系,即人是世界的内在组成部分,世界是人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外部环境。有关人与人的关系,巴赫金是基于其“对话理论”展开的,即“‘他人’与‘我’都具有自我的平等性。构成对话关系的必要条件,是各种声音之间的相互交织和论争,而对话的基本特征则是不同观念之间的相互理解”。可见,巴赫金的狂欢理论和对话理论从诗学领域延展到了社会领域,这种兼容并包的开放思想对于视图时代背景下的舞蹈与话语、图像与话语以及社会话语权力的关系和意义传递与表达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人与器
《舞蹈》将文学和舞蹈浓缩在图像的空间中,并处处彰显着人与“器”相互融合的状态。此处的“人”既可指单个的个体,也可指代特定群体。广义的“器”指世界以及人的社会,而狭义的器指传播特定思想和行为模式的载体,主要有线下和线上两种形式。人与器主要体现在人与科技、人与艺术及人与世界的关系范畴中。
首先是人与科技的关系。从国家发展到工业建设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科技不仅改变着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方式,还改变着人们艺术生产、创作、传播以及接受的方式。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兴起,人们形成了文字、语言和图像等多重表征物相互交织的形态,增加了人表情达意途径并增强了情绪传递的准确性。在《舞蹈》中,“360°时空凝结”影像技术将舞者最精彩的舞蹈瞬间定格(即“舞蹈风暴”),并极大地提高了观者情绪释放与观者接受的可能性。在第一期节目中,李响的古典舞《行者》将其“舞蹈风暴”定格于这样一幅画面,即舞者整个身体悬浮在空中,他的头部和双腿都与舞台呈平行之势,衣服的飘带伴随着舞者肢体向空中的延展,给人以流动飘逸之感。于舞者自身而言,这是他利用现代影像技术将其舞蹈中最富意味和视觉冲击的图像展示出来,而这图像俨然成为一幅超现实主义的绘画巨作。舞者的身体、服饰和动作本身的质感和流动性似乎在表达一种颠覆性和反叛性的思想,即对艺术的执着与认真。舞者也说,每一个行业和位置都需要踏踏实实做事的人,不骄不躁而又稳中有序,而不是急于求成。可见,“360°时空凝结”影像技术不仅仅是记录舞蹈风暴的科技,同样,它也是画家的作画工具、歌者的歌喉以及文学家的“笔墨纸砚”,只不过它是流动的艺术工具而已。正是拥有了它,才将人最浓烈和深层次的感情以直观形式表征出来,从而实现了人与人之间对话和可理解性。除了影像技术,《舞蹈》还将灯光技术、音响技术和工业制造技术(舞台及舞美)等多项技术融合在一起,将舞者及其塑造的形象所表征的话语和情感表现出来。如《追忆似水年华》和《忆》表现爱人之间分离之后无奈与怅惘并告诉人们要珍惜拥有彼此的时光;《安娜》和《黑走马》将女性的美和自信展示出来,并特别强调了女性自身要有不服输和敢于拼搏的勇气和行动;《要有光》和《理想》以“拼贴画式”的表现手法,将容易受伤的孩子形象刻画的真实和生动并传达出关爱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的话语。可见,也正是有上述诸多技术的支持,《舞蹈》才能够以更具传播力的方式将其话语体系呈现,而这话语也跨越了国界、种族、性别和年龄的人等影响因素,旨在通过艺术赋形的形式将人、艺术和世界与话语和情感联系起来。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浅议社会话语与《舞蹈》的联袂狂欢

下一篇: 浅议社会话语与《舞蹈》的联袂狂欢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