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微时代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作用“五大着力”
 
更新日期:2021-08-05   来源:   浏览次数:332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认同着力:提高思政课立德树人起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人,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在我国具有生命线的重要作用。思政教育认同是受教育者从自身的利

 
 (一)认同着力:提高思政课立德树人起点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人,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在我国具有“生命线”的重要作用。思政教育认同是受教育者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对思政教育内容自觉认可甚至尊崇的一种倾向性态度,并且能够主动以思政教育的要求来指导自己言行举止的整个活动历程。微时代环境下,借助微博、微信、微视频、微直播等微媒介,大学生可以自主接收最新信息,自行分析具体事件、具体政策,并对此自觉进行判断与取舍。但受“泛知识化”、“去意识形态化”以及“马克思主义妖魔化”等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受教育者对思政教育本身追求的价值、效用等心生疑虑。在这种情况下,思政教育单纯的通过强制力威慑进行保障,只能获得暂时的权威,却难以使受教育者获得真正的思想改变。事实上,大学生更愿意接受在合理引导之下自觉进行的自我辨别与选择。因此,微时代思政教育也应该因势而动,方能达到良好的预期效果。立足微时代,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和途径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价值、内容以及方法等各方面的认同,不仅有利于顺利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同时还能满足为受教者解惑答疑的需求。
(二)主导着力:提高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
思政课是广泛开展立德树人教育的关键课程,能否上好思政课,关键在于教师。思政课教师作为“关键课程”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责任重大,必须通过学习不断夯实自身的政治素质、理论功底和业务能力,才能发挥好铸魂育人的关键作用,解决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在微时代环境下,复杂的社会现实、多种思潮、各种诱惑长驱直入,对大学生造成了直接影响。因而,开展立德树人教育不仅需要高校思政课教师具备更广博的知识储备,还要具有较强的思政理论水平和应变能力,从而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和问题解答。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要强,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路线、中共党史等专业领域应具备高超的专业水准;另一方面,面对各种现实的不断变化,思政教师要提高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分析的能力。因而,思政课教师队伍培育过程中应做到如下三点:第一,立足微时代,不断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打造一支德才兼备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以顺应微时代对教育工作者能力的要求;第二,顺应微时代,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思政课的教学方法,拓展思政课的教学形式,借助“微平台”加强师生交流,提高课程设计的创造力与吸引力,避免“干听干看”的灌输式教育。在课程导入、互动、反思上勤下功夫,科学细致地安排课堂教学。第三,巧用微媒介,在教学呈现能力上下苦功。教学不应是教师的独角戏,微时代要求教师教学要用全学科思维和情景化呈现方式来保证学生的参与度。正确使用网络工具,通过“雨课堂”、“课堂派”、“慕课”等教学工具中的“微视频”、“微课堂”等开展线上学习与教学联动,让信息传递更加便捷化。例如,疫情期间的线上教育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让疫情防控实践成为思政教育的鲜活课堂,形成了学生群体和思政课程的有效链接。
(三)内容着力:提高思政课立德树人基础
立德树人具有浓厚的时代印记,在微时代背景下,讲透讲精思政课内容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基础。要守好思政课的理论根基,并在文化经验的脉络里找到映衬时代的新理念、新思路,突显出迫切的社会需要性。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突然爆发,对思政课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中是否具备新思维,是否能够紧跟形势,提出了重大考验。疫情期间,传统线下教学模式停摆,线上教学的“学习革命”急需教师快速适应新的时空点,并能够结合现实运用创新思维对待

教学内容,讲好战“疫”思政课。思政课教授的内容关键在于要向学生讲清楚讲明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不断深化对其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研究,从而探索新智慧。因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注意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理论融于实践,不能理论-理论、从概念-概念,而要善于对微时代中的新问题做出具有思政性的回答;其次,要善于分析马克思主义能够迅速传播并成为主导意识形态的原因,重点讲明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能够指导中国革命与建设取得成功;再次,要讲清楚讲明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产生与传承等,进而坚定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微时代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作用“五大着力”

下一篇: 微时代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作用“五大着力”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