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师资专业化程度不强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是战略新兴的多门类交叉学科,从办学的角度上看,各个学校的专业特色各不相同。如苏州大学以冶金工程为基础,中国矿业大学以工矿类为主,天津理工大学主要涉及电子产品回收行业,茅台学院则以酿酒行业为核心,常州大学基于生物质化工与资源回收建设起来。尽管特色不同,大部分还是以大化工为基础建设起来的新兴专业,专业师资来自于化工、环境等学科,然而能够融会贯通资源循环、生态环保、循环经济学、甚至微生物学等交叉学科的教师仍然很稀缺。从业人员专业度不强,总体技术落实不到位,资源化利用率低,造成二次污染严重,严重阻碍了行业发展。培养基于资源循环利用、生态环保、循环经济学的专业教师是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
1.教师对行业动态把握不及时,课程体系建设与服务社会的支撑关系不够紧密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经过10年的发展,已根据高校的专业特色成一定的规模。然而,课程体系多以化工、环境为核心,缺乏资源循环利用、生态环保及循环经济学的交叉与系统性。部分教师对资源循环行业动态了解得比较少,容易形成照本宣科地灌输性教育。同时,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材不够丰富,更新速度赶不上行业发展速度。这就要求教师及时把握行业动态,不断完善自己行业认知,更新相关专业教材与课程,更好地服务社会,支撑行业发展。
3学生实习实践机会少,就业方向与专业不对口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属于新兴交叉学科门类。首先,其创立时间不长,社会认知度不高,导致了专业填报以及毕业生在就业时可能存在认可度低的情况。有专家提出,“中国不缺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缺的是社会认可度”,最终将会影响学生专业思想的巩固。其次,由于能提供实习实践机会的资源循环类企业较少,学生得到的实践机会减少,实操能力不足。这同时导致学生就业时遇到各种困难,造成专业不对口的情况。这既是对于专业教学资源的一种浪费,也对专业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