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做任何行为的动机基本可以从自身需要出发,特别是利己主义。利己主义的出发点是人的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这种需要是物质上、精神上、经济上、文化上和社会上的一种需求。因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集合,单个个人构不成社会,柏拉图就声称需要产生了“缺乏”,缺乏创造了需要,即人的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成为所有人共有需要。受到自身需要的驱动,个人与个人之间产生交换,交换得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来弥补这种“缺乏”,从而利于自身生存发展。礼物的交换也是这样,出于缺乏的动机,换取需要的目的。
无论那种形式的交换都是社会交换,都是社会需求的大角度出发,产生的动机和目的。随着社会发展,物质生活条件变得越来越丰富,人在单纯的物质层面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小,因此像生存需要、生理需要和成长需要等这种低层次需求的需求度也变得相对较小。所以人们在精神文化方面更高层次的需求相对于低层次需求就相对变多,例如对尊重的需求、知识的需求和情感的需求等。社会需求是个人需求的集合,礼物的交换无论物质交换还是非物质交换都是满足一定社会历史背景下的社会总体需求,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无论何种形式都是社会发展所必须的,这从整个社会需求角度来看个人需求产生礼物交换行为,促进社会需求的发展并推动社会整体发展都有积极作用。社会发展带动礼物交换的发展,礼物交换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
现代社会不同于马克思生活的社会,马克思在当时历史环境条件在提出来的历史唯物主义,在哈贝马斯看来有一定的不完整性,他试图站在现代理论视野下重新构建历史唯物主义,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中他认为交往行为导向客观世界、社会世界和主观世界。交往行为本质上更具有合理性的要求,因为它把各种不同经验导向合理的协调和发展。交往行为组成的世界,也就是人们的日常语言所支撑的世界,哈贝马斯称之为生活世界。交往行为是以理解为核心的行为。理解是交往行为的基础;此外还表示两个交往过程的参与者能对世界上的某种东西达成理解,并且彼此能使自己的意向为对方所理解。礼物的目的就是让收礼人明白送礼人的心意,在这个过程中礼物只不过是一个大家都能看的懂的符号,例如国与国交往,大家语言不通,通过互送“国礼”这种高级别的礼物,让对方明白两国关系的好坏、重要程度、未来趋势等。
我们可以看出哈贝马斯一再强调的就是社会交往,礼物交换是社会交换,社会交换属于社会交往的一部分,社会交往促进人与人关系的紧密联系,这种联系从礼物交往的行为中不单单表现在物质上更表现在精神上。哈贝马斯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中强调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重视社会整合,以此强化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即社会关系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哈贝马斯认为,从历史总体进程来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对社会基本矛盾的辩证运动不足以说明社会的前进,因为经济基础并不总是与生产力系统、与其配套生产关系相适应。因此,哈贝马斯既不赞同把生产关系等同于经济基 础,也不赞同把社会基础仅仅看作经济基础。只单纯的强调生产力的重要性不足以全面说明社会发展前进的动力问题,由此,他批判地指出并否认马克思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区分,否定了用这对范畴说明社会发展的传统观点。哈贝马斯提出用社会系统整合的思维方法来分析社会的发展、运行与维持。“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出发的,他强调社会内部的和谐统一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有效前提。他认为,社会整合是对于人与人之间相互协调配合能力和自律意识的基本要求,社会整合的程度是依据社会道德水平和实践水平的综合发展而确定的。”重建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