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横贯能力”在现象教学中的设计与实施
 
更新日期:2021-08-19   来源:   浏览次数:41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横贯能力与我国的核心素养有着相似之处,都是强调通过学科知识的相互贯通,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2014基础教育国家核心》提出的七项横贯能力在课程实

 
“横贯能力”与我国的核心素养有着相似之处,都是强调通过学科知识的相互贯通,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2014基础教育国家核心》提出的七项“横贯能力”在课程实施中起着连接不同学科领域、协调课程与教学各个环节的重要作用。那么这种面向“横贯能力”的现象教学是怎样实施的呢?
首先,在课程开始之前要进行教学现象的选择。教学现象的选择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不可“虚无缥缈”。同时,教师对于芬兰现象教学的实施是具有一定的自主权的,教学现象的选择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段和年级进行,并且采取以学段划分课时的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现实需要调整课时数量。然后,确定教学现象或主题之后,需要对所选主题涉及的学科领域进行重新编排和整合。选定的主题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对这些主题所涉及的问题或引申意义上的话题要进行预设,便于根据这些问题确定参与学科。
其次,明确教学现象之后,就进入现象教学的准备阶段了。大多数学校采用的现象教学的筹备流程包括:明确学习主题-预设学习结果-在实践中了解-判定学科角色-寻找关联-说明问题-制定项目-确定具体活动-寻找可用资源或设备。由领导小组从社会生活现象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再思考通过这一主题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哪些知识与技能,判断这一主题课程的开展价值,之后在实践中探究这一主题的可开展性和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如果确实可行,接下来需要确定这一主题所涉及的学科领域,找出各学科的关联性,然后阐明针对这一社会现象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去确定所要开展的项目和活动,并列出具体的活动,最后要找出开展这些活动所需要的设备和资源。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横贯能力”在现象教学中的设计与实施

下一篇: “横贯能力”在现象教学中的设计与实施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