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浅谈安全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策略
 
更新日期:2021-08-26   来源:   浏览次数:473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基于实践探索、案例分析、理论思辨、访谈等方法,提炼总结安全教育与中小学各个学科融合的有效策略和方法。(一)安全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原则以学科

 
 基于实践探索、案例分析、理论思辨、访谈等方法,提炼总结安全教育与中小学各个学科融合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一)安全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原则
以学科内容为载体,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遵从各学科原有的教学逻辑,探究将安全教育内容自然渗透到日常学科教学中的课程开发和课堂教学实施策略。安全教育应秉持“四本”的教育原则:
1.预防为本的原则
分析表明,大部分儿童的安全伤害事故都是可防可控的。因此,安全防范技能应该是中小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安全教育的实施必须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品质和素养为主,培养学生预防事故发生、防微杜渐的自我保护意识,避免进入“仅培养学生应对事故的能力”误区。
2.育人为本的原则
安全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在育人,而不应仅仅重视培养孩子面对安全事故的应对能力。避免过分的自我保护和“避难”意识使儿童缺少生而为人该有的人性、善良等必备品德。安全教育重在育人,首先应该赋予孩子们一颗善良、温暖的心灵,培养孩子基本的道德品质,不能忘记教育的初心,这才是安全教育所应该坚持的。
3.情境为本的原则
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创设真实的情境,将安全教育的内容与自身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注意将课堂知识迁移到实际的生活情景中进行理解。为学生提供亲身经历与体验的机会,在现场考察、设计制作、实验探究过程中运用学科知识解释安全现象、解决安全问题,形成安全素养。
4.进阶为本原则
安全教育的落实应该根据不同年级和年龄阶段学生体现出教育的进阶性。不同阶段的学生具有的知识背景和接受能力是不同的,因此,应按照学生年级的进阶,逐级设定安全目标,将安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分配和划分,使其适应学生特点的同时体现出安全教育知识的系统性和层次性。
(二)安全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基本路径
安全教育与学科融合是教学实践中一个大有可为但目前研究薄弱的领域。在社会安全这一模块,我们可以依据语文、数学、物理、生物、历史、地理、思想品德等各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以及安全教育目标,确定二者融合的维度与策略。
1.将安全教育内容作为学科教学的载体
基于学科教学逻辑,将适合各年龄阶段学生心理程度的安全教育内容与学科内容恰当地结合起来,将安全教育的内容作为学科学习的情境、素材、探究问题、典型案例等自然的渗透到各学科的日常教学中,从而在实现学科教学目标的同时,也有效的达成安全教育目标。
例如,安全教育内容可以作为美术课上学生绘画的素材;预防溺水等安全教育内容可以作为物理教学中浮力、光的折射等学习内容的情境;公共安全类事故和暴力伤害等安全事件可以作为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案例;如何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类事故的内容可作为地理学习的问题探究情境等。
2.将学科教学自然拓展延伸,培养学生安全素养
国家课程的所有学科知识都有一个基本的特征,即其蕴含着普遍的生活价值,“生活即教育”“生命化教育”等理念不断被社会所接受,进而影响着课程的设置与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强调学科教学要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课程的开放性、知识的可迁移性和教学的生成性进一步催生了教学过程的价值探寻与内容包容,各个学科中或多或少或显或隐地蕴含着丰富的安全教育资源。各个学科只要稍加拓展,就可以很好的连接安全教育内容,培养学生安全素养。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浅谈安全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策略

下一篇: 浅谈安全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策略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