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人文社科 » 正文
青岛历史老街巷的发展历程与形式格局
 
更新日期:2021-08-26   来源:   浏览次数:901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青岛,自清末建制至今,总共百余年的发展历史,但却饱经沧桑与磨砺,从德国的强制占领到日本的两次侵略,从北洋、国民政府的统治到新中国的成立、改革

 
 青岛,自清末建制至今,总共百余年的发展历史,但却饱经沧桑与磨砺,从德国的强制占领到日本的两次侵略,从北洋、国民政府的统治到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不同时期的特定历史环境给这个城市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发展痕迹。青岛这座城市脉络的形成与发展,与一系列的建设活动都有极其紧密的联系,这也为当今了解青岛历史老街巷,及其形态发展格局提供了基本依据,也对青岛历史老街巷的保护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溯源。它体现着青岛的历程故事以及自己的城市历史文化脉络,印记着城市所走过的坎坷于艰辛。
1 各时期城市发展历程回顾
1891年,清政府在青岛正式建置并设海防基地,但在1897年被德国强制占领后,青岛才真正作为一个城市出现,1900年制定的《青岛城市规划》及之后的《青岛市区扩张规划》是德国占领时期青岛城市建设的发展蓝本,这些充满德式建筑色彩与文化氛围的欧人区,是目前青岛市南异域城市风貌特征的主要前身;日本占领时期,基本延续了德国人制定的城市规划法则,建设填充了如今市北的大部分地区并形成了规模较大的日式风格商住区;北洋、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提出了“大青岛”的发展设想,并于1935年推出《青岛市施行都市计划方案初稿》,对城市功能分区及道路交通体系做出了重大调整;新中国成立至今,在经历了前期诸多不足和混乱之后,青岛迎来了城市建设的发展高潮,这种日益扩张的城市更新给市民带来了完善的设施、便捷的生活和优美的环境,但同时,也给这些有着百年历史的老街旧巷带来了更多的伤害。
2 目前青岛历史老街巷的形式格局
2015年初,青岛市人大表决并通过了《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1-2020)》的报告,提出了新版保护规划的13个历史文化街区,这13个历史文化街区连绵分布于南部滨海区域,其中涵盖了最具特色的青岛历史老街巷中的绝大多数,其中的主要格局类型包括:网格型街区代表——中山路,建筑类型风貌最为丰富、“里院”建筑存留最为集中的区域;山地型街区代表——观海山、信号山,错落有致的山地城市特点的集中体现;滨海别墅区代表——八大关、太平角,保存最为完好、最具特色的沿海景观独立住宅群;街道型街区代表——馆陶路、黄台路等,形态各异、各具特色的历史风情街区。间特征,共同构成了青岛独具特色的城市风貌,也使得这个城市的决策者和建设者们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青岛历史老街巷的发展历程与形式格局

下一篇: 青岛历史老街巷的发展历程与形式格局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