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是主要的人才培养高地,在人才培养方面依据的校企合作走过不到十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探讨如下。
(一)人才培养方案需要进一步完善
跨境电商快速发展,跨境电商平台主要有WISH、AMAZON、EABY、SH0PIFY、LAZADA、KILIMALL等,平台逐渐多样化,各个平台政策法规也不断更新,学生课上使用的专业性的教材却无法在短时间内快速迭代,学习的内容大多落后于最新技术,教材指导意义不高。2020年教育部新增跨境电商专业,由于是新设专业,从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系统性教材和实践指导等方面,还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在教学中探索与完善。
(二)跨境电商专业实践培养体系不够完善
当前,跨境电商专业实践培养体系内可供参考的实践案例缺乏,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不足,无法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校内实践不够,在企业实习时往往空有理论却不能运用,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
(三)跨境电商专业具有实践的教师缺乏
高校教师大多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缺乏企业实践,教学内容多停留在理论层面。而企业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大多存在着表述能力欠缺、课堂内容和理论衔接不够等问题,且企业教师多为企业员工兼任,在教学时间和工作时间的调配方面容易产生冲突,自身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四)大学生对跨境电商了解不足
“跨境电商面对的客户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及不同的文化环境”.多数时候,大学生会凭自身的猜测与喜好进行电商活动,无法针对客户人群进行针对性销售;也因为客户来自不同的文化环境,学生在与顾客沟通过程中,往往会因为文化差异而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问题越多,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下降,越会抗拒认识跨境电商,造成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