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空间再造:空间服务特征
 
更新日期:2021-09-03   来源:   浏览次数:126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S.E.Montgomery和J.Miller提出,高校图书馆建筑的核心作用将体现在其作为第三空间为用户的合作学习、社区互动等提供场所。中国学者吴建中主张对图书馆

 
 S. E. Montgomery和J. Miller提出,高校图书馆建筑的核心作用将体现在其作为“第三空间”为用户的合作学习、社区互动等提供场所。中国学者吴建中主张对图书馆进行空间重塑以便将其打造为汇集学习、交流、研讨、创新乃至娱乐的场所。在新加坡,在跨界融合的大趋势下,新技术、文化旅游、生态美学等众多领域联合,驱动着图书馆的空间再造,包括实体空间再造和虚拟空间再造,使其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成为充满多种符号象征的空间。空间再造让新加坡图书馆成为为国民提供知识服务、资源共享、社交娱乐和文化传承的空间,体现出第三代图书馆注重信息交流和共享的特色。空间再造已成为当代新加坡图书馆发展的主基调,具体呈现为空间类型多元化、空间环境人性化、空间设施数字化、虚拟空间泛在化等。
1 空间类型多元化
图书馆应有足够的空间来实施其战略规划以及符合地方或国家标准的全套服务,也应有多样化的空间来提供一系列服务以满足社区所有群体和个人的需要。2005年美国首次提出将“信息共享空间”转型为“学习共享空间”,之后“知识共享空间”、“创客空间”、“研究共享空间”等各类空间形态陆续被提出,图书馆建设不断出现新的空间类型。新加坡积极实施全国图书馆战略规划,图书馆建设立足空间发展,图书馆空间构建涵盖了上述各种空间形态,以实现服务重塑,为各种群体提供相应及多样化的服务,建设满足读者需求的和谐生态场。如乌兰图书馆的儿童馆,设置出儿童梦幻阅读区、儿童创意区、世界之窗、亲子阅读区和神话故事区,各区都自成特色。国家图书馆总馆的青少年馆为青少年展现个性提供了充分的施展空间。滨海表演艺术图书馆设计有四个主题空间进行表演艺术的展示,以吸引读者关注和了解。高校图书馆则注重学习空间的打造,满足读者学习过程中对空间的个性化需求。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空间再造:空间服务特征

下一篇: 空间再造:空间服务特征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