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专业能力培养与市场需求的矛盾
旅游业作为我国的第三产业, 随着“一带一路”和“互联网+”政策的带动下,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现代旅游业需要大量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目前, 我国旅游业人才专业能力培养与市场需求存在脱节。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人才培养如何适应旅游业发展的要求, 成为十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高校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偏重于知识积累, 尽管具有较为扎实的理论功底,但在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后,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能独立完成实际的基层工作和相应的管理工作。通过调查分析,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学习不够, 接触实际问题的机会较少,与实际社会需求脱节。
(二)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以知识输入为中心缺乏实践能力培养
旅游实践教育是在旅游管理专业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借助于实习、校企合作平台、实践基地等培养学生的良好职业习惯、服务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初步的管理能力, 这是旅游业所需人才的必备技能和技术、管理应用的教育。但是, 相当一些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只注重旅游理论教育, 而忽视了旅游实践教育, 造成毕业生高分低能,与社会实践脱节, 严重地影响了毕业生就业技能的提升。这是当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关于实习相关考核机制有待完善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对于旅游专业课程设置不甚合理,多以学科的知识生产为目标, 以学科的知识传授为工具的教育教学模式, 重学科知识体系,轻社会需求;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然而, 社会最需要的是服务经济社会建设的人才, 对人才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职业素质、岗位适应能力与应变能力要求较高。再加之部分教师专业水平不够,在教学当中只能够按照书本来进行教学,无法做到与实际相结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本着应试教育的传统教学思想,没有做到与时代相结合。这种教学模式,必然导致学生相应旅游专业操作能力、应用能力的缺乏,不利于旅游专业的长远发展。与之同时,在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考核方面,多为应试考核和答辩考核,通常只要通过了学校的毕业论文答辩考核即可顺利毕业,然后进入社会参加工作。这种考核模式对于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考核严重不足,考核结果与学生的实际水平也相差甚远。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大打折扣,也同时会助长一些学生投机取巧的嚣张气焰,不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