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外关于身体功能训练的理论研究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美国,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最初是用于病人的身体康复,后来逐渐发展为职业运动员的身体训练和学生运动员的训练。该领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Gary Cook、Michael Boyle、Lee Burton、Juan Carlos Santana、Martin Rooney、Vern Gambettar和 Mark Verstegen等.
Gray Cook认为人体各部分是一个整体,不能单独训练某一块肌肉,人体完成一个动作需要身体每一块肌肉协调发力,一块肌肉甚至一个关节脱节,就会影响动作的效果,完成动作需要一环扣一环,他称为“运动链”,而身体功能训练就是专门增强运动链中薄弱位置的训练。
美国的身体功能训练专家Michael Boyle提到功能性训练的本质是有目的的训练,是一种全身性的训练,可以有效的提高力量、速度、核心、协调、平衡等身体能力。
美国的体能训练专家 Mark Verstegen 认为“体育运动的本质是动作”的观点。强调动作模式决定运动成绩的好坏,动作决定能量传递的经济效益,动作承载着技术和素质的基础,通过动作训练,以此强化动力链,通过强化脊柱肌肉力量,提高能量传递效率,使整体动作更加合理。
身体功能训练在国外运用领域非常广泛,身体功能训练的理论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已经趋于完善。学者认为身体训练的本质是动作,将动作训练的更科学、经济、合理,就可以避免很多损伤问题,功能性训练最基本的用处是让运动员为自己的项目做好准备。同时,要注重身体整体性发展、动作模式训练,强调动力链。身体功能训练的康复治疗具有功能性,能够有效的促进人体健康发展。
(二)国内关于身体功能训练的理论研究
上世纪 90 年代末期,体能训练的新理论、新方法引起我国教练员的新认识与新思考,在2006年,我国开始重视身体功能训练。随着2022冬奥运会备战工作与全民健身的进一步推进,需要加快学习体能强国的先进理念与方法,尽快促进我国竞技水平的提高。
陈小平在身体功能性力量训练中提到:“身体功能性力量训练的目的是提高整体肌肉工作能力,强调核心稳定性以提高动作质量”。
张建华、孙璞、杨国庆认为身体功能训练区别于常规训练方式在训练中追求身体机能整体的发展,是在多维度、多平面和多关节情况下进行训练与比赛形式更加契合,在训练中注重有效的动作模式练习由单纯的追求肌肉力量的发展变为追求高效的动作质量,追求合理的动作模式练习来提高整体运动能力训练方式能够满足比赛的需要;而且认为体能训练内在的包含了身体功能训练,在此过程中非常注重非肌肉训练在动作练习中的地位。
刘爱杰认为身体功能训练能细化到神经系统末端对肌肉的完美控制,激活小肌肉群对机体协调平衡的作用,使得机体能整体自如的完成动作表达,是一种特定环境下出现的特定动作的练习模式,尤其对“功能”提出来新观点,“功能性”是指运动员为了克服身体薄弱部位的不足,在训练中机体表达出的一种代偿性应对,这种代偿运动就是“功能”的意义。
姜宏斌认为功能性训练是基于人体动力链理论、动作模式概念、竞技能力构成模型的训练理念及方法体系;强调核心区的训练、运动康复及健康观念,重视运动过程中多方位、多关节联动作用,与传统训练理念是优势互补的辩证关系。
国内众多学者对功能性训练的认知存在不同的观点认识,身体功能训练的训练手段也千变万化。但究其根本都是依据人体解剖结构、运动生理结构、运动训练学以及运动生物力学知识等科学设计训练动作模式,最终科学训练,提高运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