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结合校内思政资源,学校做好对相关政策的引领工作
自2014年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理念的首次提出,各大高校纷纷效应号召,不断更新教学方式、教学手段,试图将思政元素以最协调的方式融入到课程思政当中,但至今效果仍不显著。学校方面作为校园内政策的引导者与决策者,肩负国家教育使命,民族复兴大计,应主动承担起校园思政氛围建设的责任,领导校园内教育政策的执行,统筹课程思政工作的开展。积极组织校园思政机制机构的建立,严格监督课程思政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情况,定期对各学科组的课程思政教育质量进行量化评价。校党、团委牵线,以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主导,选取学院内优秀青年教师,采用“一人一院”的“帮扶”模式,定期在各学院中开展思政教育主题演讲,推进各学院中的思政氛围建设,加强校内教师的思政意识,提升思政工作的质量,使得思政理念贯通校园上下,思政风气活跃于校园各处。
3.2.开设篮球思政专栏,定期举办思政主题活动
篮球运动自诞生起,其规则在不断优化,从最初的13条增为现今的61条。近百年来,规则多次增订与修改不仅仅是运动员能力提升的象征,更是约束篮球场上不道德事件发生,提升运动员球德的重要手段。根据篮球运动中相关人物的经历与事件,深挖其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例如:CBA的“擦地哥”,作为义工,他在无数次冷嘲热讽中一次次坚持自己,最终得到人们的支持,在自己工作岗位上发光发亮;NBA中科比的“曼巴精神”,给当代青年展示了“三旬老汉”通过自律、激情、专注在运动场上一次次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我的过程。在此背景下,设立专门的篮球思政专栏为高校中热爱篮球的学生开拓思政思路,领悟篮球精神,带动校园中的思政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政意识。另外,合理安排理论课内容,定期召开篮球思政主题班会,向学生们讲授篮球规则、篮球裁判知识以及场上运动员各位置的责任,带领学生深入篮球世界,感受篮球魅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3加强体政意识,对体育教师进行专业思政培训
体育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决策者与组织者,对教学目标与培养计划的达成起决定性作用,同时作为学生人生成长过程中的领路人,在传授篮球理论知识与基本技术的过程中还应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正确的教育与引导,践行“以德树人”的教学目标,推动体育教师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见功见效。高校应定期组织校内优秀思政教师对体育教师进行专门性思政教学培训,只有加强体育教师的思政意识,提高体政结合的教学能力,充实体育教师思政专业知识,才能使思政元素更好的融入到篮球课程之中。同时,体育教师还应在课上课下树立良好的教师与体育人形象,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榜样印象,达到“三全”育人的教育目的。
3.4更新传统教学方式,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中开展思政教学
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推进器,在面对我国大部分地区人口密、基数大、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下,自1977年恢复高考起,“应试”教育模式一直沿用至今,其相对公平下导致的弊端也日渐暴露。在我国传统教学模式作用下,教师过分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导致部分学生呈现出专业理论知识丰富,技术能力强的,但情商低、表达能力差,性格有缺陷等不均衡特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作用下衍生的教育产品也在不断更替,体育教师应适当结合新媒体技术对学生进行思政教学。例如:1)通过观看体育类励志电影,对学生进行思政熏陶,要求学生挖掘其中思政元素。2)通过观看比赛录像,教师对其进行对应性情景教学,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3)组织线上观看体育类纪录片,加强学生对体育发展史的了解程度,感悟体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