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界画与智慧生活中的“场景”
 
更新日期:2021-09-10   来源:   浏览次数:166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1界画场景中的理性与感性界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门类画科。其画面一般以人物舟车等为点,以山水为背景,以建筑作为描绘主体。界画一词最早出现

 
 1.1界画“场景”中的理性与感性
界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门类画科。其画面一般以人物舟车等为点,以山水为背景,以建筑作为描绘主体。“界画”一词最早出现于北宋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中,“今之画者多用直尺,一就界画分成斗拱,笔迹繁杂,无壮丽闲雅之意。”但由此可见“界画”在当时指代并非是一个名词的画科,因其作画工具最开始是以界笔直尺引线,“界画”(亦作“界划”)则意为了动词;到了元代汤垕在《古今画鉴》中有“世俗论画,必曰画有十三科,山水打头,界画打底”的论述,“界画”首次作为传统绘画中的一种门类出现在文献专著中,而后流传了下来。
“界画”作为一种绘画形式,其画面场景与普遍的花鸟、山水等一样,都具备了要传达的艺术观念以及与之相匹配的显性表现方式,即物质化的视觉符号;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艺术中具备最重要的因素——感性美。除此以外,“界画”的观看视角下还赋加了与感性相平衡的理性因:首先,科学性的写实精神虽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没有广泛的话语权,也没形成系统的理论,而界画也是在工匠营造房屋时所用的设计蓝图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绘画艺术,因其描绘忠于真实的对象(古代建筑结构的科学理性制约),因而从内容上使得“界画”成为了传统绘画中与科技最紧密的一个画种;其次,从绘画工具上,“界画”为寻求真实的艺术观念,在画中借助许多数学工具与比例的运用,形成了“实用为先,审美在后”的艺术特征;最后,区别于传统画论中“意”是中国画创作核心的观点,“界画”在尊重艺术感悟与物理科学作为依据的空间处理上,亦采用了透视法。因此理性与感性的融合统一能够贯穿界画的内容之中,即本文所说的“场景”。
2智慧生活“场景”中的理性与感性
智慧生活指的是以科学技术为手段,以产品为人的工具媒介,串联规定框架下所有的智能产品,以家庭空间为“场景”实现的单位模块,从而达成系统的、流程式的、高效的生活服务模式。产品设计裹挟于智能时代的科技浪潮之中,能够在大部分时间中解决用户的需求而自发进行运作,从用户的“五感”之中进行数据获取,通过机器的算法转化为相对于用户而言的无感的场景体验。在智慧生活所带来的便捷、高效与温度中,人文关怀散发出的“感性”成为了用户生活与体验时的感受,它是外在的、显性的;与之相辅相成的,是技术成为感受能够在智慧生活中实现的纽带,它是内在的、隐性的,需要通信技术和智能硬件的协同来实现。因此,关怀至上的“感性”与技术带来的严谨缜密的“理性”同样在智慧生活的场景中达到了和谐与统一。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界画与智慧生活中的“场景”

下一篇: 界画与智慧生活中的“场景”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