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斯金说:“伟大的建筑,一如伟大的文学作品,或者诗和音乐,都能说出灵魂深处的精彩故事。”毋庸置疑,建筑即是文化,中国传统建筑根植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是文化的一种宏大叙事,而文化的背后则是情感的展露。因此,探讨模糊空间的情感表达,首当其冲要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图谱。从哲学层面来看,中国哲学崇尚“中庸之道”,以“天人合一”为价值归宿,何谓“中庸”,即是不偏不倚、折中调和,事实上,中国传统建筑模糊空间就蕴涵着“中庸之道”,界限于内外之间、虚实之中,有空的一面,也有不空的一面,象征意义深奥超凡,是老庄哲学的典型体现。从江南传统建筑“四水归堂”即可看出端倪,蕴含朴素的哲学精神。当然,在中国传统建筑的哲学根基中,始终绕不开儒家思想,“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儒家思想强调仁义礼智信,更注重“物我互化,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追求,在中国传统建筑的模糊空间设计中,以“天人合一”为最高的审美境界,尤其是官宦庭院设计,更是凸显于此。从美学层面来看,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家们在审美观念上强调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注重对“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设计,寓“有”于“无”,让观者去解读,给人一种含蓄的、不确定性的美感享受。事实上,在传统建筑设计中,模糊性空间的设计就是坚持虚实结合的原则,通过设计起过渡作用的模糊空间,体现具有东方特色的含蓄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