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新媒体网络舆论中消极社会情感的成因
 
更新日期:2021-09-18   来源:   浏览次数:181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网络舆论的产生就是网络共情的体现,当一件事件通过新媒体在网络上传播,一些事件能够引起网民们的热烈关注并引发讨论。而一些个体传播者由于自身影响

 
 网络舆论的产生就是网络共情的体现,当一件事件通过新媒体在网络上传播,一些事件能够引起网民们的热烈关注并引发讨论。而一些个体传播者由于自身影响力大或者言论能够引起很多人的共鸣从而更加激发了其他个体对于此事的认知、态度和评价。情感的共鸣使网络舆论的热度升高,则会引发一些社会情绪,接下来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消极社会情绪产生的原因。
(一)网络新媒体破除时间和空间限制,互联网成为情感新宣泄地
由于网络新媒体的发展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方便与频繁,在一个社会突发事件发生后,身处于发生现场的网民可以通过手机等电子设备,迅速将现场情况以视频或者文字进行传播,在网络这个用户基数及其庞大的平台就会迅速引发公众激烈讨论,这会使网络舆论在很短的时间就发酵、分化、裂变,网络情绪的集中可能短短时间就会形成。网络世界给予网民平等权,每个网民都可以通过网络这个平台参与讨论,人们在网络平台畅所欲言,最终造成网络舆论的快速广泛传播。
互联网是一个极具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系统,新媒体是连接网民在互联网政治参与和发表意见的媒介,但网民在政治参与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将自己的情绪进行直接输出,人们将在现实世界中的不满情绪在网络世界匿名发出,当一些不理智或者消极言论出现时,往往会引发大量关注,促使群体情感的爆发。
(二)信息海量影响人们的情绪
新媒体时代各类信息海量增加,人们一天浏览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脑子会不自觉的接受大量信息,过量的信息使人们无力处理。在这样长时间暴露在社会事件的情感刺激之下,一方面人们对于一些社会事件往往体现为情感冷漠,另一方面当人们在面对一些与自身相关的社会突发事件时,短时间大量信息的接收使人们情绪变得极不稳定,人们短时间突然接收海量信息也很难区分那些信息的是否为真实信息。而当突发事件出现,人们在面对这一事件的多方不确定信息或者负面信息时,为了减轻自身认知的负荷,往往意识卷入程度较低,容易受到负面信息报道的煽动,从而产生情绪上的焦虑、认知上的偏差,甚至行为上的失控等。比如此次新冠疫情,在疫情初期,公众对病毒的认识还没有那么清楚,每天关于疫情的信息充斥着整个网络世界,封城、每日新增病例、每日死亡人数的上涨,人们接收着大量真真假假的信息,正常生活生产被打乱,焦虑和恐惧的情绪在社会蔓延开来,不少人开始呈现出消极的情绪,消极情绪在网络上进行传播,一旦传播开来则会造成整个社会陷入消极情绪之中。
(三)网络舆论具有放大效应
新媒体往往具有碎片化、片面化、主观化的特点,自媒体的出现表面上是赋予网民话语权,实际上个体网民意见影响弱小,许多新媒体为了达到营销目的,通过意见领袖的情感动员,引发网民共情,促使网民与他们达成一致意见。古斯塔夫·勒庞指出的,个体情绪具有“冲动、易变和急躁;易受暗示和轻信;情绪的夸张与单纯;偏执、专横和保守” 的特点。而当群体中的个体失去理性时,就很容易带动其他个体产生相同的情感走向,最后形成极端观点,这就是网络谣言、网络诽谤、网络暴力等负面情感的作用机制。
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最大的差别就是网络世界是一个线上的虚拟世界,不在现场的网民通过文字与视频了解事情发展的过程始末,接收到的是二手或三手信息,因此如果错误、虚假信息经过一些有影响力的公众号或者“大V”转发扩散,这些影响力大的网络用户不仅可以随意删除与他们意见不同的言论,甚至作为话题的提出者、信息的发布者他们还可以引导一大批网络公民的情绪,从而左右网络舆论的情感方向,这些用户他们的态度和观点能够引导网络舆情方向,一些偏激或是情感强烈的语言使网络受众很容易受到影响,当个人情感逐渐转化成为集体共识的时候,个体负面情感就会形成社会负面情感,很小的公共事件一旦被网络上不怀好意的关注度大的媒体公众号恶意炒作,也会对社会产生巨大的不良影响。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新媒体网络舆论中消极社会情感的成因

下一篇: 新媒体网络舆论中消极社会情感的成因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