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政治法律 » 正文
城镇化对于乡村新型社区治理模式创新的影响
 
更新日期:2021-09-18   来源:   浏览次数:275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人口流动与工作因素影响下社区治理的新挑战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开放与流动成为中国乡村社会普遍流行的一种趋势。在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大势推动下,

 
 (一)人口流动与工作因素影响下社区治理的新挑战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开放与流动成为中国乡村社会普遍流行的一种趋势。在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大势推动下,大量劳动力选择流向城镇和经济发达地区以寻求就业机会和获得经济收益,造成人口流出地的“空心化”或“半空心化”。同时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乡村社会迎来大量流动人口,造成流入地乡村社区在社会管理上的困难,出现“城中村”现象。乡村社区也因此面临如何留住内部本地精英与有效管理外来流动人口的双重挑战 。
第一,留住本地人口。当今传统的熟人社会已渐渐被陌生人社会所替代,在大量劳动力流出的趋势下,乡村社区管理和建设都需要劳动力来支持工作和经济发展,如何安排陌生人就业岗位和使其获得满意的经济报酬,实现集体经济发展,保障空巢老人和孩子基本生活等,都是乡村社区需要面临的新挑战。
第二,管理外来人口。社区内外来流动人口比例与常住人口比例差距日渐接近,在外来流动人口带来劳动力资源的同时随之来的是其社会管理问题。首先,外来人口数据统计问题。外来流动人口具有的流动性强、居住时间短、来源广的特点,给社区人口管理上带来困难:流动人口数量大而居委会人手不足,统计工作难度大,更新慢;外来人口来源地多,由于语言上各地方言差异,社区工作上难以正常沟通等。其次,外来人口社会治安问题。社区保安和巡逻队人手有限,外来人口居住地安全保障和监控难度大,对流动人口难以实现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此外,由于户籍属性和来源地不同,外来人口自身社会保障和社会权利无法得到妥善解决,如平等的市民身份、安置补偿、居住条件、医疗、社会保险和就学问题。
(二)社区经济发展、服务供给和文化建设的变化
在乡村社会人口城镇化的同时,经济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也同步进行中,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从而推进乡村社区建设的重点和社区组织的功能发生改变。
首先在经济层面,人口迁移带来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推动乡村产业的快速发展。人口的流动首先带来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如乡村道路数量和质量得到提升,运输工具的大幅改变等,对乡村社区发展集体特色产业并进行产品销售提供良好的交通运输基础。其次,吸引城市资本向乡村流动,工业企业进驻地方,合作社经济兴起,村集体产业得到发展,乡村人口就业问题得到解决。同时,企业带来的工作岗位和经济效益进一步吸引乡村人口的集聚,使得居民整体收入水平得到提升。
其次在服务供给方面,产业结构转型和居民需求转向促进服务型社区建设。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居民对于生产、生活相关的基础设施的要求提高,进而促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如经济收入的增加会带来人们在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向城市文化靠拢的转变,村民对于居住条件和社会保障的要求提高,倒逼乡村社区组织更偏向于扮演服务角色,为其提供更多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满足居民实际需求。
最后在文化建设方面,村庄治理绩效促进地方特色的乡村社区文化建设。社区文化是此社区的人们在长久的日常生产与生活中形成的群体认同、普遍价值观和生活态度,是当地人们精神世界建构的基础。一个和谐的乡村社区应该有着良好的社区文化,对每个居民形成道德上的约束力。在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背景下,传统乡村社区文化受到冲击,人们社会关系纽带疏散,社区凝聚力和共同体意识减弱。为了社区治理能达到“善治”的目的,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社区文化成为乡村社区治理绩效的重要标准之一。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城镇化对于乡村新型社区治理模式创新的影响

下一篇: 城镇化对于乡村新型社区治理模式创新的影响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