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摆脱“经济增长、人类却无发展”的困境,国家应当鼓励居民消费,发挥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压舱石”作用,同时为实现经济的平衡、高质量发展,在消费领域应当鼓励农村居民消费,缩小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张磊,2015)。
(一)加快农村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收入是影响消费的前提,收入高低决定消费水平的高低,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差异本质上反映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差异,因此缩小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差异,重在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首先基层政府要有所作为,积极落实党中央关于精准脱贫、实现乡村振兴等措施要求,积极配合上级政府有关三农问题的重要指示;其次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使农民福利最大化;然后加快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使农业与制造业、农业与服务业相互合作,相辅相成,达到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的效果;最后坚持农村发展因地制宜,寻找最适合当地发展的经济特色,遵循农业生产规律,大力发展农村特色种植经济,利用互联网等工具,进行网络销售农产品、直播带货,增加农村居民收入。
(二)完善农村消费市场、激发消费活力
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举措之一在于从供给端改革农村消费市场,建立与城市接轨的“商品库”:首先应该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整改农村集市,形成规模化的市场,另一方面建立大型商场,吸引优质商家入驻、提高居民消费的便利度,满足农村居民消费的需求;其次鼓励基层政府引进外资、吸引投资,使商品生产当地化,降低商品从外地运输的成本,从而降低居民商品消费的价格,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的范围;新经济的发展,消费领域出现新的消费方式,网络消费逐渐成为主流,故应该加快农村互联网的普及,同时提高居民的科学文化水平,使网络消费深入到农村各个角落。最后应该鼓励农村居民转变消费理念,注重消费品质,追求发展型消费和服务型消费。
(三)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改善消费环境
制约农村消费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居民“不敢消费、不愿消费”,因此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有助于解决农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大大释放农村消费潜力,有助于缩小城乡居民消费水平:首先应该保证农村与城市有标准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让农村居民享受与城市居民同样的公民待遇。解决农村医疗、养老、教育三大难题,真正做到农村居民“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学有所上”;其次在农村要建立完善的市场监管制度,对农村商贩资质进行严格审查,农村商贩管理方法借鉴学习城市,做到公平竞争、合理有序发展,对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严厉打击,为农民消费营造良好的环境;最后加大农村普法宣传力度,增强农村居民作为消费者自我保护的意识,鼓励农村居民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让农村居民真正“敢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