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课程“立德树人”育人内涵
在课程的讲授中,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鼓励学生通过加入团队合作或者参加教师课题,来学习解决本专业及相关领域实际问题,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表达交流、沟通合作的能力。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同时,在上课、考核纪律等方面,考察学生的综合品质和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二)全过程综合评价课程设计
(1)线上线下统筹协作
以创新多元化教学方法来启发、帮助学生,使其积累更全面的知识是到本课程教学目标之一。本课程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融合了线上和线下各种教学资源。本课程线上资源主要有课堂派平台、同济大学Canvas教学平台以及自主设计开发的虚拟仿真实验。在线上开展教学管理共享教学材料讲义、文献以及作业样章,同时借助课堂派的开展互动问答、知识回顾、随堂提问以及课堂实验等,增加课程中教师与同学的互动性,以及课堂氛围的活跃度。
本课程的线下教学设计,在传统讲授(占50%)模式的基础上,又拓展了结合课堂派的在线实时互动(占10%)。采用以学习者为中心[5]的教学法“1-2-4-all”的开展基于问题的层层递进式讨论的学习方式,时间分配为主观思考题的个人思考(占10%),小组讨论(占10%),全班讨论(占10%)。
考虑到本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的科研成果进展很快,为学生树立独立、全面、科学的思考模式,在线下课程中融入分享最新脑科学研究方面最新研究成果相关的科普报道,开展探讨新闻报道的科学严谨性讨论(占10%)。
(2) 全过程综合评价设计
全过程育人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能够全程综合评价。学生在课程学习全过程的表现与课程考核结果都息息相关,而非传统模式的由。传统评价由一两次考试结果定结果的模式,使得学生只关注最后一两次考试,而忽略了全过程的学习内容,“临时抱佛脚也可以”的心理驱动下,使得学生在选修课程时不够重视自己的选择,最终导致学生得了成绩却没有获取到知识真谛,做了无用功。
本课程在开学第一周即向学生公布了课程全过程考核模式,如表1示。与传统评价模式不同的是,在过程性考核的评价,是根据学生每次随堂讨论的思考题的提纲完成情况进行评判,能够做到全过程评价同学参与课程的情况。此项考核内容的设置,调动了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全过程参与度。
为了避免学生在提交主天马行空摘抄式的观论述报告,同时避免因主观因素造成成绩评判不一致问题,在几次公布作业时,同时公布各项综合评价评分依据,如表2示。 从表2中可知,评价重点在学生是否能联系本课程讲授主题进行主动的独立思考,提出独立的观点并进行论证分析,在引用文献、书写论文格式、以及论文论述方面符合科学研究性。强调学生从自身实际关心的话题出发,发现自己兴趣相关的问题并进行分析,开展严谨的科学调研及分析的能力。
整个课程评价设计要求教师作为责任主题落实课程内容、讨论思考题、以及主观论文作业的设计,全程收集学生撰写的资料和报告及时做出评价[6]。全过程综合评价评分矩阵增强了教师对学生论文报告评价的可操作性,可以很好避免教师评分过程中因人而易得主观判分,导致评分标准不一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