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新时代视障读者阅读研究背景
 
更新日期:2021-09-28   来源:   浏览次数:129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背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背景下,视障人士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悄然发生变化,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进一步提高。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还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在新时代发展中,视障读者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不断提高,这不仅停留在物质上,还体现在精神文化生活上也需要跟上新时代的步伐。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文化事业的场所和全民阅读的重要阵地,有义务保障每位读者阅读的权利。
2013年6月28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通过《马拉喀什条约》,该条约是国际上第一个对版权进行限制和例外的条约,要求缔约国在国内法中增加规定,对权利人的版权进行适当限制和例外,允许复制、发行和提供已出版作品的无障碍格式版,从而增加无障碍格式版作品的数量。2016年9月30日,《马拉喀什条约》正式生效,目前已有我国与英国等91个国家签署该条约,其中有31个国家批准实施。国务院关于印发“ 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的通知指出,有条件的市(地)、县(市、区)公共图书馆设立盲人阅览室,配置盲文图书、有声读物、大字读物及阅读辅助设备。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开展全民阅读活动。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明确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应当考虑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特点,积极创造条件,提供适合其需要的文献信息、无障碍设施设备和服务等。202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决定:将第一款第十二项修改为:(十二)以阅读障碍者能够感知的无障碍方式向其提供已经发表的作品。 弱势读者群体的阅读诉求已经成为全社会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公益文化事业和终身教育的场所,为弱势群体服务已经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在阅读面前,视障读者情况最为特殊,阅读推广服务也更为复杂,其阅读特点、行为、需求和发展成为全社会研究的热点。李健通过分析2007-2016 年公共图书馆视障服务的研究成果,描述了我国公共图书馆视障服务的研究现状,主要集中在公共图书馆视障服务调研分析;视障数字图书馆建设;特色服务案例;国外图书馆视障服务经验介绍;《马拉喀什条约》与视障人士权益保护;视障服务工作人员六个方面。张曼曼,范并思(2017年)运用网络调查法、电话咨询法、实地访谈法,调查我国公共图书馆视障者阅读服务现状、存在问题,从3个方面提出构建我国公共图书馆视障者阅读服务体系。赵晶(2017)借鉴俄罗斯盲人图书馆在观念、体系、资源、宣传、服务、合作、法规等方面,加强盲人读者服务。李燕娜(2018)以国内160家公共图书馆为调查对象,揭示国内公共图书馆残疾读者服务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强化政府主导、规范无障碍设施、构建多元合作模式等发展策略。黄泽杭(2017)对视障读者的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了开辟视障阅览室、拓展服务内容、加强数字资源建设、组织读者活动、提高服务人员专业素养等策略[。庞建民(2016)从公共图书馆开展视障读者阅读推广的意义出发,以佛山市图书馆为实证研究,探讨图书馆为视障读者开展服务的有效举措,在分析创新性的基础上,提出了视障读者阅读推广设想。华芮(2017)硕士论文以美国、日本、俄罗斯公共图书馆为例,分析国外公共图书馆面向残障读者开展阅读推广服务的现状与成功举措。对大陆地区31个省级公共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相关网站进行调查,得出我国公共图书馆对残障读者阅读推广存在问题;最后以美国、日本以及俄罗斯等国公共图书馆的先进经验为鉴,完善我国公共图书馆残障读者的阅读推广服务。袁丽华(2016)以南京市无障碍图书馆开展的视障读者阅读活动为契机,从视障读者角度,对其活动效果进行了评估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李萍(2017)介绍视障阅读现状的基础上,从盲文馆藏资源建设、专业阅读设备使用、视障阅读服务和视障读者活动的角度对公共图书馆视障读者服务进行分析。李青(2018)借鉴中国盲文图书馆为视障读者服务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对公共图书馆开展视障读者服务工作提出了建议。汪东芳,曹燕(2018)从视障阅览室建设、无障碍网站建设、视障读者阅读服务项目以及社会多方协同合作4个方面全面揭示我国32个省级综合性公共图书馆视障读者服务情况,从中发现存在问题,制定具体策略:加强视障资源建设,构建多元视障资源保障体系;构建视障用户专属网站,促进读者获取网络资源无障碍;创新服务形式与内容,推进视障读者活动常态化;协同社会多方力量,共同推进视障文化事业建设。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新时代视障读者阅读研究背景

下一篇: 新时代视障读者阅读研究背景

 
相关论文导航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