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寻根是在全球化的客观大背景下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冲突,共融中的文化主体用现代的意识形态对传统文化进行参照、审判、回归等的动态文化价值判断的过程。寻根思潮作为社会思潮、文化思潮、文艺思潮、文学思潮(包括小说思潮、电影文学思潮),寻根思潮在不同层面都是存在的。中国 20世纪文学艺术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在文学艺术创作中,往往存在着共同的时代主题,都是具有当时时代特点的思潮。
在上世纪十年“文革”伤痛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文艺界的学者开始进行政治、思想上的反思。由伤痕思潮到反思思潮,再到寻根思潮等等,但是可以发现在这段文艺思潮中,寻根思潮更深入人心。在之前的伤痕反思思潮中过于倾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以一种纪实的姿态来进行创作,追求的是文艺创作过程中的纪实性,然而终将被美学等级更高的形式所替代。寻根思潮应运而生,从暗潮滚动终于破土而生。在1984 年杭州会议寻根运动主倡者的集体亮相和 1985 年寻根运动的命名,标志着“文化寻根”从无名期过渡到有名期,正式进入高潮期。寻根的兴起离不开两部外国名著《根——一个美国家族的历史》《百年孤独》的全球盛行。其中中国文化寻根更是借用了《根——一个美国家族的历史》中的“根”这一名字,而《百年孤独》的成就也为当时的中国作家注入一针强心针,给从文化视角寻求创作突破、渴望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学创作主体以莫大的鼓舞。
作为文艺思潮, 寻根思潮在1980年代中期引起了哲学、思想、文化、文学、艺术、民俗等各界学者的热烈反响,引发了一股持续数年的“文化热”。全面反思传统文化,成为整个文学艺术创作界共同关注的主题。寻根思潮在文学界、电影界、美术界、音乐界等迅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新时期的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美术等艺术创作出现了一批具有极强感染力、影响力的作品,共同形成了寻根文艺的创作热潮。